【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天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天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天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蕃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天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注释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毛诗序》:“文王受命做周也。”郑玄笺注:“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
(2)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
(3)旧邦:邦,犹“国”。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朱熹《诗集传》:“周邦虽自后稷始封,千有余年,而其受天命,则自今始也。”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时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宣扬自身承受天命来统治天下。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
(5)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不(pī):语气词,同“丕”。不,语气词,不、丕古通用,丕亦语词。《毛诗》:“不显,显也;不时,时也。”
(6)时:是。“
(7)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犹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毛诗正义》:“亹亹,勉也。”《尔雅·释诂》:“亹亹,勉也。”《广雅·释训》:“亹亹,进也。”进亦勉也。朱熹《诗集传》:“强勉之貌。”郑玄笺注:“勉勉乎不倦,文王之勤用明德也。”
(10)令闻:美好的名声。令,美好。朱熹《诗集传》:“令闻,善誉也。” 不已:无尽。
(11)陈锡:陈,朱熹《诗集传》:“犹敷也。”敷,敷陈也,遍布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锡即申锡也,申,重也“。故”陈“,亦犹“重”、“屡”;锡,通”赐“,赏赐。 ”陈锡“,意思为”广施恩赐“。哉:“载”的假借,初、始。
(12)侯:维、乃。孙子:子孙
(13)本支:朱熹《诗集传》:”本,宗子也;支,庶子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本如木之有本,支即枝也。”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
(14)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不显:显也,不,语助词,下文“世之不显”同意。 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犹:同“猷”,谋划。翼翼:勉敬,恭谨勤勉貌。
(17)思:一说为语首助词,一说为“愿”。郑玄笺注:“思,愿也”,从此说。 皇:美、盛。
(18)克:能。
(19)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
(20)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21)穆穆:《毛诗正义》;“穆穆,美也。”朱熹《诗集传》:“穆穆,深远之意。”《广雅·释训》:“穆穆,敬也。” 有深远、庄重、恭敬诸义。
(22)於:发语词,读wu。缉熙:光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缉,继续也;熙,光明也。”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
(23)假:大。《汉书》《刘向传》引孔子读此诗而释之曰:“大哉天命!”
(24)有:得有。
(25)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26)侯:同上文,维也。周服:服周,服,臣服。“侯于周服”,意即“维服于周”。
(27)靡常:无常。
(28)殷士肤敏:殷士,殷侯也。归降的殷商贵族。《毛诗正义》:“肤,美。敏,疾也。”,郑玄笺注:“殷之臣壮美而敏。”肤敏,即美好敏捷的意思。
(29)祼(guàn):灌鬯(读音同“畅”)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把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的香酒浇在地上,求神降临。将:行。朱熹《诗集传》:“将,酌而送之也。”“殷士肤敏,裸将于京”意思为“殷之臣壮美而敏,来替周朝助祭。”《刘向传》云:“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喟然而叹。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
(30)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荩臣:忠臣。朱熹《诗集传》:“荩,进也,言其忠爱之笃,进进无已也。”
(32)无:语助词,无义。无念,念也。
(33)聿:发语助词。
(34)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合也,比配,相称。
(35)丧师:指丧失民心。丧,亡、失;师,众、众庶。
(36)克配上帝:克,能。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37)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不易:难也。
(38)遏:止、绝。尔躬:你身。
(39)宣昭:宣,宣布,昭,昭明。宣昭,宣明传布。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40)有:又。虞:审察、推度。殷:一说殷朝,一说殷为“中道”之义,从前说。郑玄笺注:“度殷所以顺天之事。”,意思为“推度殷朝顺应天意的事情”。
(41)载:行事。
(42)臭(xìu):味。
(43)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44)孚:信服。
【作品鉴赏】
《文王》是歌颂文王姬昌的,恳切叮咛,谆谆告戒
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此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指明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后世说《诗》,多从此说。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戒,……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此论可谓简明的当。
《诗经》中有多篇歌颂文王的诗,而序次以此篇为首,因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颂扬为“圣人”的周公,诗的内容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
歌颂文王,是《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这是因为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伟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国的缔造者。姬昌积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僻处于西北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础;他又是联合被侵略被压迫的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统治的政治联盟的领袖;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经完成对殷王朝的三面包围,完成了灭商的决战准备;他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德”为旗帜,适合当时各民族各阶级反对暴虐统治与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因而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他死后三年,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运用他组织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伐商,一战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隶主政权,建立了比较开明的周王朝。文王是当之无愧的周王国国父,对他的歌颂,自然成为许多诗篇的共同主题。每个时代都曾产生自己时代的颂歌,歌颂自己时代深受爱戴的政治领袖,歌颂为自己的民族、阶级、国家建立功业的英雄,歌颂文王的诗篇,就是在上述现实基础上理所当然的历史产物。
《文王》全诗章句结构整齐,韵律和谐,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
这篇诗与其他的文王颂歌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除了歌颂之外,作者还以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的识见,向时王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敬天法祖、以殷为鉴的告戒,以求得周王朝的长治永安。
全诗七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言文王得天命兴国,建立新王朝是天帝意旨;第二章言文王兴国福泽子孙宗亲,子孙百代得享福禄荣耀;第三章言王朝人才众多得以世代继承传统;第四章言因德行而承天命兴周代殷,天命所系,殷人臣服;第五章言天命无常,曾拥有天下的殷商贵族已成为服役者;第六章言以殷为鉴,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变,永保多福;第七章言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长治久安。
很明显,贯穿全诗始终的是从殷商继承下来,又经过重大改造的天命论思想。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即“君权神授”,统治者的权力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的旨意实行在人间的统治,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永远不会改变。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统治,也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根据,而吸取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所以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此诗的中心思想。
全诗没有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歌颂文王福泽百世,启发对文王恩德的感戴之情,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没有文王创立的王朝,就没有今日和后世的荣显。作者又以殷商的亡国为鉴戒,殷商人口比原来的周国多得多,却因丧失民心而失败,再用殷贵族沦为周朝的服役者这一事实,引起警戒。全诗恳切叮咛,谆谆教导,有劝勉,有鼓励,有启发,有引导,理正情深,表现了老政治家对后生晚辈的苦口婆心。在文王颂歌中,这是思想深刻、艺术也较为成功的一篇。
全诗七章,章八句,五十六句中除三句五言外,均为四言,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最突出之处,是诗中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前章与后章的词句相连锁,后章的起句承接前章的末句,或全句相重,或后半句相重,这样,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这篇诗的蝉联,除了结构紧凑,还起换韵作用,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每四句承上语作转韵,委委属属,连成一片。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本此。”方玉润《诗经原始》还说:“曹诗只起落相承,此则中间换韵亦相承不断,诗格尤奇。”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用笔自然,简洁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