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获花满地秋江白。
注释
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作品鉴赏】
《渔家傲·东昌道中》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
古代文人特别擅长于在秋天抒发自己的愁绪,即所谓的悲秋。这首词的作者亦不例外,他孤身一人于“东昌道中”,目睹的是秋景萧瑟,北雁南飞更使心情不佳,于是写下了这首《渔家傲》。词作开首二句描绘的是远近之景: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这是由苏轼的诗句“岭上晴云披絮帽”(《新城道中》)衍化而来。然而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境和感情。《新城道中》写的是春天久雨后的晴朗,透露了欢快情绪;本词写的却是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午睡觉来愁似织”,表明前两句是作者午睡醒来可见之景,“愁”,固然是由景色之凄清而引起,然而“愁”到“似织”,总是另有原因吧。“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点明题目中的“道中”是水路。东昌,是清东昌府,在今山东聊城县境内,地处大运河中段。作者此时正孤身乘船在大运河上,又从词的下片得知,船正向北驶去。“帆直”,表明是顺风,船行甚速。作者是江南人,却孤身在北方,而且船还载着他继续北行,可见他是位羁旅行役者,官身不自主,“如织”的是思乡之愁。也许刚才在午睡梦中。回到了江南家乡,然而要真的使梦境成为现实,却似轻飘的游丝一般,欲飞无力。
《渔家傲·东昌道中》透过苍茫的烟水,依稀可辨的是古渡头和村落人家,陌上垂杨早已衰黄
下片开首二句继续描述两岸的所见景致,透过苍茫的烟水,依稀可辨的是古渡头和村落人家,陌上垂杨早已衰黄,在秋风中瑟瑟发抖。这一切更加撩拨着作者心中的思乡愁绪。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之处,不同是一写水路,一写陆路。他们都写出了“在天涯”“断肠人”的愁苦之情,恰在此时,一行雁阵向南飞去。本来这是天空中出现的自然情景,作者却有意将“雁南”“人北”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且连用两个“自”字,加强了语气,突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和面对此情此景时的难堪情态。这词以景作结:时间已是傍晚,萧瑟秋风阵阵吹过,飘落的荻花,铺满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江上浩浩渺渺,更是白茫茫的一片,而作者满腔愁绪与心事,都融于这萧瑟茫茫之中了。“东昌道中”写的是从一天的中午到傍晚,乘船沿途所见所感,虽说词中所出现的意象,已不足新鲜,但皆出自真情实感,又能做到情景交融,亦不失为成功之作。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特地来看看原作。这种精致优美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