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
【作品鉴赏】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描绘了平芜苍茫、落霞辉映、归雁纷纷栖落沙洲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年华流逝、事业无成的伤感,漂泊无定、只身天涯的悲叹及孤独苦闷之情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历来是登高临眺,怀念亲人的日子。李昌坦这首登临之作,更是借景抒发了自己飘泊天涯、慨叹年华虚度、事业无成、企望过安定恬淡生活的情感。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苏东坡曾称赞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缘由是王维诗歌在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无限寥廓的景象。如将“诗中有画”来评价本词上片开首两句,也大致不差。这描绘也一贴画具有视角广、景深长、富有立体感、色彩对比鲜明,充满萧瑟气氛的深秋旷野图,给人以开阔深邃的感受。登高远眺,但见晚霞映衬之下,十里平芜一览无奈,此时秋天南归的群雁正振翅归栖在远处的汀洲之上。罚款 人通过“晚霞”“归雁”点明时间正值萧杀的深秋。正当诗人纵目远眺之时,一阵秋雨肃爽的晚秋图,顷刻变成迷蒙昏暗浑沌一片。然而,经过雨水滋润,溪水南岸处士家的辽东中,却一扫萧瑟气氛,花朵摇曳,充满生机。这两句对仗工整,对照鲜明。中国诗歌自《诗经》起,抒发伤感情结都十分注意环境的烘托,尤其喜欢选择黄昏、深秋、雨天来作背景。这首词作的上片,很自然地揉进了这些环境因素,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花满溪南处士家”之景,在一片萧瑟中,特别显眼,甚至与前三句有些不协调。然而它却透露了诗人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
下片起首三句转而抒情,目睹萧瑟的秋景,伤感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回首往事,事业无成,年华流逝,为求稻粱谋,四处飘泊,乃至连梦魂也随之浪迹天涯,寻找不着故乡了。一个“任”字,把诗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境况表露无遗。末二句一实一虚,进一步叙写了自己飘泊天涯,年复一年,西风染白了双鬓;心灵的愁苦无处诉说,只有独自在醉梦中寻求一点慰藉;傍晚时分便倚傍东篱,数点着归巢栖宿的乌鸦。“数暮鸦”这一细节,既刻画了醉态,也表露了心态,无知鸟儿尚有巢可归,可有知的人呢?结末二句所描绘的不堪景象,实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流露。“江洲”是借用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句,既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又有“天涯沦落人”之意,“东篱”用晋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句。“数暮鸦”则用南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词句“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看来,诗人是把自己的遭遇、性格,跟这些前辈诗人相比拟的。这首词表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造诣。抒情写景自然而不做作,写景中感情自然流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用典妥切自然而不晦涩,起到了表现深层内涵的作用。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这句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