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来碰上兵荒马乱,处处都在扎营屯兵。迟死反受活罪的苦,折磨要到哪时才停?忧愁多得睡不着觉,乱使我长熬饥馑。真想跟随范仔他们,结成同盟起义大军!
注释
⑴欲逐句:逐,追逐。范仔,据作者自注:“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布衣是没有功名的百姓。
⑵翻复:反复。
⑶萧兰:喻坏人和好人。
⑷糁:煮熟的米粒。
⑸爵:古代的盛酒器具。
【作品鉴赏】
《兵乱后杂诗》描写金兵围攻并攻陷汴京的过程,即宋朝军民在汴京保卫战中的表现,诗中写兵乱后的光景和个人心情,表达了落寞惆怅之情
这组诗内容是写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围攻并攻陷汴京的过程,即宋朝军民在汴京保卫战中的表现。这就是吕本中歌咏的对象。当时吕本中正在围城中间,目睹了这场战争。所以,以这样重要的一个诗人,写这么重大的一个主题,诗又写得好,于是钱钟书将这组作品选到《宋诗选注》中。钱先生在这个标题下一共选了三首诗,他在题下注中说,这组诗原有五首,都是五律,他从中选了三首。莫砺锋认为吕本中这组《兵乱后杂诗》原来的数目不是五首,而是二十九首。《东涞外集》中记载的就是二十九首诗,钱钟书是根据《瀛奎律髓》中选的五首再选的。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徽、钦二宗和唐明皇一样,沉醉于歌舞升平,弃李纲、宗泽等如敝屣,最终招来“靖康耻”而坐井观天于绝域。神州陆沉,激起诗人无比义愤,矛头直指“报国宁无策,全躯各有词”的误国奸佞,并对“破家”的广大人民寄予无限同情。这便是第二首(“万事多翻复”)前半首的诗意。这首诗的后半部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金兵掳掠,粮食匮乏,饿莩遍野,“路有冻死骨”,诗人欲举杯消愁,但是,杯满灰尘,有愁也浇不得,悲愤之情又更深了一层。尾联采用以景结情法,写得最好。周邦彦化用刘禹锡《乌衣巷》写的《西河》词可以做为诠释:“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落寞惆怅的心境十分相似,但缺乏切肤之痛,且含蓄的程度也不够。因为周邦彦乃发古之幽思,并无国破家亡的亲身体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简短精炼,言简意。对仗押韵,对称均衡。比兴手法,形象思维。语言贴切,情感真挚。谋求创新,新颖别致。志存高远,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