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满江红(壬子秋社莆中赋桃花)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侠

露冷天高,秋气爽、千林叶落。惊初见、小桃枝上,盛开红萼。浅淡胭脂经雨洗,剪裁玛瑙如云薄。问素商、何事斗春工,施丹艧。
芙蓉苑,颜如灼。曾暗与,花王约。要乘秋名字,并传京雒。回首瑶池高宴处,桂花香里骖高鹤。但莫教、容易逐西风,轻飘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不该o苡對愛死惢”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赵师侠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肆意n1的温柔 的原文1

我只抄诗句!

网友 擅长隐身 的原文1

能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艺术境界,能给人以审美体验。这是各种艺术作品共性的要求。

网友 安静就好 的原文1

曾暗与,花王约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一首诗居然含有这么多意思和情感,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自顾自乐 的原文1

要乘秋名字,并传京雒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网友 苏堇小姐 的原文1

古人云“诗言志”。古代许多先贤圣哲,往往用诗词表达哲理。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百年来,令人咏诵不绝。

网友 我不想逃 的原文1

芙蓉苑,颜如灼经典语句,必须收藏!

网友 兵慌马乱 的原文1

惊初见、小桃枝上,盛开红萼,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阴霾深处 的原文1

瞻仰英烈凭吊勇士正是要继承那一股“血肉长城谁可敌”的民族精神,当着“手提落日戍神州”的中国人在东海、在南沙、在所有国境线上威严行走时,一切入侵者能不胆寒么?

网友 夏日未央 的原文1

但莫教、容易逐西风,轻飘却,如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一缕牵挂 的原文1

露冷天高,秋气爽、千林叶落,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网友 钱世金生ァ 的原文1

竟也就把中华民族捍卫国土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表达得那么给力,那么酷!于是,你一定信服得五体投地,这涂运桥也太有才了。

好古老...早学过...可是还是点个赞…

网友 不闻不问 的原文1

回首瑶池高宴处,桂花香里骖高鹤,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网友 春秋大梦 的原文1

诗的好坏,不在于思想性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发自真情,以及这种出自真情的吟唱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境界高的诗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是好诗无容置疑,但境界这个概念,空泛得很,有些诗,你很难界定或比较其

网友 冷冷清清 的原文1

浅淡胭脂经雨洗,剪裁玛瑙如云薄,尼玛,太赞了

网友 三轮车夫 的原文1

好 不错,哈哈

网友 来世〃我带你穿越 的原文1

温柔的南风在湖面上送来了波绿的水波,水波清沥透彻,风自已感动的流下了热泪,黛墨似的被水环绕的群山也陶醉了。但词人用轻盈的笔锋一转,道出了浪起、水绿、风泪、山醉的真正原因,原来是美丽的仙女来到了仙女湖畔,她们婀娜多姿的舞姿让这里山、水、风都醉了。

网友 令人窒息 的原文1

问素商、何事斗春工,施丹_,写到我心里了

【赵师侠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