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永遇乐·元宵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蒳殇、狠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召唤,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整齐。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

⑴永遇乐(lè):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双调一百零四字。又名“消息”。
⑵落日镕(róng)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镕,同“熔”。
⑶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⑷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⑸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⑹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⑺中州:即中土、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⑻三五:十五日。此处指元宵节。
⑼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⑽捻(niǎn)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⑾簇带:簇,聚集之意。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济楚:美好、端整、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⑿风鬟(huán):指女子的头发。

【作品鉴赏】

《永遇乐·元宵》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采用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

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

《永遇乐·元宵》李清照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凋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永遇乐·元宵》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下片写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捻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永遇乐·元宵》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

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名家点评】

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人调者难。
宋代刘辰翁《须溪词》: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宋代张炎《词源》卷下:至如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此词亦自不恶。而以俚词歌于坐花醉月之际,似乎击缶韶外,良可叹也。
明代杨慎《词品》卷二:辛稼轩词“泛菊杯深,吹梅角暖”,盖用易安“染柳烟轻,吹梅笛怨”也。然稼轩改数字更工,不妨袭用。不然,岂盗狐白裘手邪?
明代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眉批)辛词“泛菊杯深,吹梅角暖”,与易安句法同。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又“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杨用修以其寻常语度人音律,殊为自然。
清代水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一》:张端义《贵耳集》极推其元宵词《永遇乐》、秋词《声声慢》,以为闰阁有此文笔,殆为间气,良非虚美。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清代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卷三:柳屯田“晓风残月”,文洁而体清;李易安“落日”“暮云”,虑周而藻密。综述性灵,敷写气象,盖骎骎乎大雅之林矣。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请继续関注。 的原文1

有意思

网友 、欲哭无泪 的原文1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爱笑的眼睛ヽ 的原文1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太美了

网友 〆独家记忆╮ 的原文1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我喜欢

网友 向阳花丶我旳命 的原文1

我说的是名句

网友 ζ伊人枉断肠 的原文1

文笔优雅,只将景语作情语,立意清新,正是盛世好诗情。美景、良辰、雅兴、柔情,组合成一幅舒心悦目、动静相宜的水墨丹青,给人以美好的阅读享受。

网友 血色《蔓陀萝》 的原文1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如品美酒

网友 矫情羙奴: 的原文1

作品中有许多对仗句式,构成对称美和均衡感。律诗中的的颈联、颔联要求对应字词性相同,构成对称美。对称、均衡的事物是符合自然原理的。诗词之对仗,并非绝对对称,是具有对比的相称,是动态的平衡。因为除了词性相同外,还要求平仄的对比,从而形成抑扬顿挫的音调美和铿锵变化的韵律感,平仄的交替变化,一张一弛,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诗词中的押韵,更由于字音和谐而引起听觉的愉悦。

网友 时尚,小女人、 的原文1

上阙作者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叙、渲染对家的牵挂。不惜笔墨层层递进,把家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整个铺叙过程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句句写家而不着一个家字。令人信服。整阙描写的是一个具体的家,是个案。作者通过对家的铺叙为下阙埋下伏笔。而作者诗中所指的家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具体的家组成的一个中华大家。从以下诗句中我们来慢慢品读:

语言必须诗化,内容必须有诗的意境。语言必须诗化,就是说要用形象思维,要隽永,耐人寻味。

网友 ﹏天使让我爱你的ゞ 的原文1

不错呀。。看起来。。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真猛

网友 -/戒: 的原文1

洋洋洒洒,词义委婉,缠绵动人,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用词考究,表达意境完美无瑕,

网友 ゛独家记忆〃﹏ 的原文1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

网友 有范儿的姐╭╭╭xxx 的原文1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真猛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少年冷血Re-Anima 的原文1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太美了

且载图明示。笔锋遒劲,语句铿锵。

【李清照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