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水多情,客人也多情,劝我饮酒,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弯曲的水道上,用小楷书写年月。还面对着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像当年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一样。
歌女抬起那籍雪一般白净而又纤细柔嫩的双手,笑着将秋天的鲜花插入了花瓶。在宴会上可别责怪她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这还算是未把离别当作一回事呢。这次一去,要看一看所有辉煌的殿堂。要问哪一年再来相聚,怕是人都老了。
注释
⑴劝金船:词牌名,一作《泛金船》,杨绘自度曲。此调有不同渚格体,俱为双调。上、下片各八句,共八十八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六、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⑵多情客:指苏轼自身及杨绘。
⑶杯行到手:古代有曲水流杯的习俗,宾主环绕水流而坐,杯随流水行到人的面前,则此人饮酒。
⑷公道:公平合理。
⑸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⑹小字更书年月:小字,小楷。更书年月,指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载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⑺茂林修竹: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出自《兰亭集序》中语。
⑻永和节:指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永和,东晋穆帝年号。
⑼纤纤素手:源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这里形容“素手”。
⑽咽(yè):呜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⑾轻别:以离别为轻,意为不把离别当作一回事。
⑿玉堂金阙:玉堂,官署名,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这里专指翰林。金阙,帝王的宫阙。
⒀华发:花白的头发。
【作品鉴赏】
《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上片用“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画出曲水流觞的场景
上片写送别宴会上曲水流觞的场景。苏轼乐在曲水流杯的游戏中,把“无情流水”与“多情客”对照写来,显得饶有情味。接着将“流水”人格化,说流水劝我饮酒,苏轼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出语幽默,暗含着对世事的褒贬。苏轼还运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些现成的词语,“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画出曲水流觞的场景,并多少透露出苏轼清雅脱俗的情怀。
《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下片转写离别的惆怅,全词既描叙儿女柔情,又有吊古追远之意
下片转到写别情。“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这两句强化了送别宴会留给苏轼的美好的印象,以写歌女的肢体、表情和动作为承启的笔墨,写来像特写镜头一样鲜明。 “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这两句从歌女的声情侧面触及了离别之情,别责怪歌女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不要把离别当作一回事。“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胭。”这两句是专写杨绘,道出了送别的情由,以鸟的“翱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进取,以“玉堂金胭”点明杨绘入朝为翰林。“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写出了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苏轼真挚的友情。
该词是一首送别词,采用拟人、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怀古为赠别,反衬了苏轼与旧友相劝饮酒以及浓郁的情谊。苏轼凭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叙了儿女柔情,又有吊古追远之意,可谓词中有诗,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点。该词写出了一个送别词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别词。
【名家评论】
清代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焦循《雕菰楼词话》:毛大可称词本无韵,是也。……苏轼《劝金船》用客(陌)、识(职)、月(月)、却(药)、节(屑)、插(洽)。
四川大学教授成善楷《东坡乐府中歌妓词的美学意义》:东坡对歌妓盛行之风所持的态度,常常在内心深处引起激烈的斗争。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相识。杯行到手休辞却,似轩冕相逼。劝东坡饮酒,而又素不相识的“多情客”,当然是压酒的歌妓。“杯行到手休辞却”,是愿意喝酒。“似轩冕相逼”,是对这样的劝饮,深以为苦。不推辞,是“逢场作戏”的态度决定的。深以为苦,是东坡固有的可贵本质的自然流露。
南开大学教授吴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也是由惜别的悲慨,别泪的纵横与佳人倩笑构成不谐合的意境,创造词的艺术美。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笑把秋花插,这句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