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春晚

朝代:宋代     作者: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两个人不相等但可以相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注释

扉:门扇。
晖:阳光。
交游:朋友。 

 

【作品赏析】

《春晓》借对季节更替、旧友不在的描写,抒发了左纬对人至暮年所产生的寂寞感伤的情感。

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诗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而且以“笑语”反衬“惊”,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灵震动之强烈。
颈联“惊”字用得好。池上好景,忘情指与友人,竟“稀”赞声同喜。“惊”字,既写出池景好,喜赏无人应,又写出朋友们一个一个老去得差不多,还写出自己面对春色不自已,纵情忘怀,若不是顾念的“笑语稀”把他从沉湎中唤醒,还不知是迷梦一场,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最后一联,诗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日之终止,倚杖于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满了寂寥哀伤之情。结尾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全诗所写春景美,所抒心情哀。春日美景走到季节尽头,人世好友一个一个离开自己,诗人还有什么顾念呢?伫立在夕阳下,看着落日余晖,一种孤独忧伤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

左纬
左纬(?~约1142)字经臣,号委羽居士,黄岩县(今浙江黄岩区)城东永宁山下人。少时以诗文闻名台州。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逐點崩潰 的原文1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点个赞!

网友 摩天輪、幸福 的原文1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千古名句

网友 ╄→简简单单&iove 的原文1

好诗!大气磅礴!

网友 ai那么の虚伪 的原文1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怎么写出来的

网友 相思轻放下 的原文1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我超喜欢

网友 所谓对与错 的原文1

都是围绕同一个思想主题展开的。这样,它就从内容上产生一种彼此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非常好!棒棒哒

网友 时至今日 的原文1

古诗作者大都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洞悉,对抒发的情感有真切的体会和深沉的感受,不作无病呻吟。对场景的描写,要观察细致、深入,有过人的直觉力,方能抓住特征,形成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十字,用大写意的手法,呈现边塞风光的图景,意境高远、宏阔。

网友 想念你的笑容 的原文1

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网友 意犹未尽 的原文1

我是诗词初学者,写评论更是班门弄斧,不对之处,请行者指出。

网友 公开警告 的原文1

清晰雅致,韵味无穷,就如名字一样,琴声悠扬,文字婉致。

网友 脆弱的玫瑰 的原文1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网友 〆问君能有几多愁 的原文1

挺好的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

网友 烟圈里ら纯杰的爱恋 的原文1

这首诗好美啊

【左纬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