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it();?>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注释
①这首诗出自《苏轼诗集》卷十二。1079年(元丰二年己未),苏轼四十四岁。由于他一直对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对态度,在一些诗文中又对新法及因新法而显赫的“新进”作了讥刺,于是政敌便弹劾他“作为诗文讪谤朝政及中外臣僚,无所畏惮”。八月十八日,苏轼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在御史台狱中关押四个月后获释。这年十二月,苏轼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签署公文。他于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人也迁到黄州,于是迁居临皋亭。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访陈慥,潘丙、古耕道、郭遘将他送至女王城东禅院。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他于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人出城寻春,为一年前的同一天在女王城所作的诗写下和诗。1083年(元丰六年)又有和诗。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战国时期,春申君任楚国宰相,受封淮北十二县,于是有了“楚王城”的误称。
②“人似”句:纪昀评:“深警。”有三层意思,一层指前一年之事,前一年之人;二层指这一年之人,前一年之事;三层说人生当重人不重事,事情经过以后就不须提,而人有情有信,且常变常新,所以要重人。
③“江城”句:酽,原指味浓,这里指酒的味道醇厚。这一句俱见人情,亦是“道人不惜阶前水”之意,平淡有味。
④故人,意谓朋友们不用可怜他的贬斥而设法把他内调。
【作品鉴赏】
《女王城和诗》苏轼被贬居黄州时所作,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这首诗潇洒清新,涉笔成趣,教人很难想象是诗人蒙冤被贬两年后写的。
虽然“春风不度玉门关”,或者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但是,诗人还不死心,要跑到郊外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君不见“诗家清景在新春”,诗人多想“偶听黄鹂第一声”(《寿阳岸下》),尽管此时还是“残雪压枝”时。纪晓岚认为颔联“深警”,深者,诗情深也;警者,诗意警策也。人像侯鸟鸿雁来去有信,而世间的事却像一场梦醒来之后,什么痕迹也没留下。所以还得想开些,看破些,超脱些,旷达些。还是用作者同时期写的《赤壁赋》来解说更好,赋中诗人提出了齐生死,等荣辱的人生态度,这是他在逆境中保持旷达乐观而顽强活下来的精神支柱,这里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同一态度。
《女王城和诗》苏轼这首诗潇洒清新,涉笔成趣,教人很难想象是诗人蒙冤被贬两年后写的
在不堪回首的无穷感慨中,诗人将蒙在心灵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弹掉,以达观的态度去“直面惨淡的人生”,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所描绘的这种纯朴友情在颈联中又得以重见,这种纯朴之情足以荡涤宦途失意的愁苦,三十年的劫难才刚刚开始,不然,此后将无法过。
“野老”的笑声给了诗人无限的温馨,所以,他最后嘱咐朋友们不必学宋玉,必为他重返京师操心,“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沁园春》),何况正直忠厚的心肠,开阔旷达的襟怀足可支撑自己,绝不会轻易倒下。
古诗作者大都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洞悉,对抒发的情感有真切的体会和深沉的感受,不作无病呻吟。对场景的描写,要观察细致、深入,有过人的直觉力,方能抓住特征,形成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十字,用大写意的手法,呈现边塞风光的图景,意境高远、宏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