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何必再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
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作品鉴赏】
《古风(其三十九)》借景寓情,批判当时有才之士被压抑的社会现象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的原文1

婉约有致又不失高标自然的韵味。其词作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昭示多彩斑斓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直抵生命彼岸的真善美。

网友 ☆冷※无情★ 的原文1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棒棒哒

网友 -自演自醉╮ 的原文1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淡如烟 的原文1

把黄河儿女的豪情奔放、阳刚之气充分体现了出来,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襟怀。

网友 变形金刚 的原文1

这首诗好美啊

网友 抓不住的感情 的原文1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我要背下来。

网友 对对对 的原文1

胸怀宇宙又不掩豪放娇媚的本色。其词作多有气贯长虹、天风扑面之感,运用简洁明快的大写意手法,体现了咏物、赋事、抒怀、见意的艺术特色。

网友 非礼×勿视 的原文1

温柔的南风在湖面上送来了波绿的水波,水波清沥透彻,风自已感动的流下了热泪,黛墨似的被水环绕的群山也陶醉了。但词人用轻盈的笔锋一转,道出了浪起、水绿、风泪、山醉的真正原因,原来是美丽的仙女来到了仙女湖畔,她们婀娜多姿的舞姿让这里山、水、风都醉了。

网友 他的风景 的原文1

深情厚意;十分动人

网友 我还唱那首歌。 的原文1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good

网友 承诺、成空 的原文1

希望多学习,多写作,多出好作品,对诗词韵律少讨论,多传承”

网友 两个人的烟火 的原文1

对称美、均衡美、和谐美、修辞美、意境美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太美妙了

网友 万丈红尘- 的原文1

这只不过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具备了扎实的功底,在此基础上,心中的激情恰与眼前的实景交汇,顿时撞击出思想的光芒,笔下写出来的诗句,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天籁之音。例如这结句的“手提落

网友 梦魇つ 的原文1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诗情画意啊

网友 第九朵云 的原文1

长国人志气好词,鼎力支持

【李白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