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注释
⑴卢纶:作者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见:一作“访”。
⑵旧业:指家中的产业。
⑶以:因为。
⑷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情谊。
⑸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作品鉴赏】
《喜外弟卢纶见宿》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
此诗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说这首诗“反正相生”。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此诗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举韦应物诗《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白居易诗《途中感秋》和司空曙此诗比较。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王维《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两句纯属白描,是赋体,并不兼比;不仅意境不同,手法亦自有别。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语虽近似司空曙,但手法也并不一样,这里只写灞上秋居漂泊异乡孤独寂寞的情景,不曾以树喻人,没有比的意思。司空曙“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名家点评】
范晞文《对床夜语》:诗人发兴遣语,往往不约而合。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也。“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乐天也。司空曙有云:“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句法王而意参白,然诗家不以为袭也。
谢榛《四溟诗话》: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抒,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又:晚唐人多用虚字,若司空曙“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此皆一句一意,虽瘦而健,虽粗而雅。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深情剀切。
范大士《历代诗法》:得浩然之神髓。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十字八层(“两中”一联下)。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三、四名句,“雨中”、“灯下”虽与王摩诘相犯,而意境各自不同,正不为病。
俞陛云《诗境浅说》: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谁如果乱改诗句,小心我让雷劈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