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朝代:唐代     作者:卢纶

白水遍沟塍,青山对杜陵。晴明人望鹤,旷野鹿随僧。
古柳连巢折,荒堤带草崩。阴桥全覆雪,瀑溜半垂冰。
斗鼠摇松影,游龟落石层。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琴师阮校尉,诗和柳吴兴。
舐笔求书扇,张屏看画蝇。卜邻空遂约,问卦独无征。
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守农穷自固,行乐病何能。
掩帙蓬蒿晚,临川景气澄。飒然成一叟,谁更慕鶱腾。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中国移动我不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的原文1

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good

网友 -自演自醉╮ 的原文1

这诗的有才就在于,诗作结构严谨,首尾衔接,一二句承接稳而七八句转结妙,中二联对仗工整,且颌联写实而颈联入虚,虚实相济恰到好处。层次展开脉络分明,开合有致笔力停当,收结之雄浑豪爽直有王昌龄边塞诗的那种气魄。

网友 眼神空眼眶红 的原文1

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ゆ其实你很美 的原文1

不错不错

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换我一世繁华 的原文1

守农穷自固,行乐病何能太美妙了

网友 掩饰﹏伤痛` 的原文1

格律严谨言淺意深更易引起共鸣

网友 风行者 的原文1

卜邻空遂约,问卦独无征棒棒哒

网友 微笑德背后 的原文1

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中国移动我不动 的原文1

阴桥全覆雪,瀑溜半垂冰,完美

网友 記憶是一座橋° 的原文1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网友 季末的寂寞 的原文1

纵观全联,笔为情动,景为情生,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网友 简简单单 的原文1

舐笔求书扇,张屏看画蝇诗情画意啊

网友 卑微了承诺 的原文1

古代诗人大都追求创新,力求从新的角度和视野观察、描写事物,力求有新的体验,能给人以独特的启示。诗人在创作“佳句”和“惊人之语”时能体验到一种高峰的快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的“绿肥红瘦”,是善于观察而酝酿出来的独特的描述,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受。

网友 飘零天涯 的原文1

掩帙蓬蒿晚,临川景气澄千古名句

网友 光秃秃的树枝 的原文1

晴明人望鹤,旷野鹿随僧,我超喜欢

网友 徘徊这个流年 的原文1

都是围绕同一个思想主题展开的。这样,它就从内容上产生一种彼此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网友 往事不堪回首 的原文1

琴师阮校尉,诗和柳吴兴,太美了

网友 比情兽更禽兽 的原文1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真猛

网友 空格 的原文1

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夜里,你在想着谁 的原文1

白水遍沟塍,青山对杜陵点个赞!

网友 日月同辉 的原文1

飒然成一叟,谁更慕鶱腾点个赞!

网友 云和山的彼端 的原文1

古柳连巢折,荒堤带草崩怎么写出来的

网友 就当我任性 的原文1

斗鼠摇松影,游龟落石层这句真好

【卢纶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