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暮归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
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样倔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注释
⑴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
⑵柝(tuò):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⑶客子:作者自谓。
⑷捣练:捣洗白绸。
⑸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
⑹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pí):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⑺不称意:不如意。
⑻杖:拄(杖)。藜(lí):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作品鉴赏】
《暮归》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暮归》“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名家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自是一种骨格风调,又自是一种悲壮哀惨。
明·胡应麟《诗薮》:“昆明池水”、“风急天高”、“老去悲秋”、“霜黄碧梧”,篇中化境也。
明·钟惺《唐诗归》:⑴妙在能宕。⑵拗体不难于老,而难于细;不难于宕,而难于深。又妙在不可入歌行。⑶“黄”、“碧”、“白”三字安顿得好(首句)。⑷清矫(“谁家”句)。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⑴古乐府少及。⑵三、四语入《骚》意。⑶写景描情,神情骨秀,如天半芙蓉,削青天而独出。
清·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⑴此等真正惟老杜能之。⑵去住两乖,经日行,不知所出。从“暮”字直叙起,却用“明日”二字,显出笔力奇变。“暮”字反收,笔力与胸襟相副。⑶三、四神来。⑷起语生造出奇,三、四戌削高亮,结处凄紧,殊难再读。此“旲体”中苍郁清急之音也。⑸妙极,势甚阔。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⑴作拗体诗,须有疏斜之致,不衫不履,如“客子入门月皎胶”及“落日更见渔樵人”,语出天然,欲不拗不可得。而此一首,律中带古,倾欹错落,尤为入化。⑵“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用三个颜色字,见安插顿放之妙。⑶杜律拗体,较他人独合声律,即诸诗皆然,始知通人必知音也。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霜黄碧梧白鹤栖”,三色作一句,不见堆砌。
清·黄白山《增订唐诗摘钞》:⑴朝出于斯,暮归于斯,南渡不可,北归不能,年老客居失意,可胜道哉。起一“复”字,结一“还”字,见日日如是,皆无可奈何之词。⑵《崔氏东山草堂》、《暮归》、《晓发公安》三首皆拗调,诗之绝佳者。“霜黄碧梧”,全首矫秀,原是悲诗,却绝无一点悲愁溽气犯其笔端,读去如《竹枝》乐府。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⑴虚用“黄”字,便见秋色。⑵矫健。
清·杨伦《杜诗镜铨》:⑴拗体高调,未许时手问津。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还”字伤心欲绝(“明日”句)。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起四句,情景交融,清新真至。后四句叙情,一气顿折,曲盘瘦硬,而笔势回旋,顿挫阔达,纵横如意,不流于直致,一往易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矣。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⑴拗字诗在老杜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愈多而骨格愈峻峭。⑵吴体与拗字诗有别,拗字有一定之法,仍自入律,若吴体则拗字甚多,非律所能限,而音节仍自和谐,又不得入之古诗,即吴体也。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巴黎左岸 的原文1

立笔有诗写,或醉临月唱。万物皆知己,何必更悲伤!

网友 伊水 的原文1

且载图明示。笔锋遒劲,语句铿锵。

网友 是我的海 的原文1

这诗的美,好比美丽的女人,不能分析,只能品啊!如果女人被拆分为皮,肉,血和骨头,还会有那么美吗?

网友 厌倦现在的你ぉ 的原文1

格调高雅,不落俗套而别有一番韵味。

网友 丶僅有的幸福 的原文1

田园生活,农家风味,潇洒心境,高洁情怀,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繁华的甜言. 的原文1

洋洋洒洒,词义委婉,缠绵动人,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用词考究,表达意境完美无瑕,

网友 两情相悦 的原文1

分析的太美妙了

网友 独恋你的美 的原文1

此诗很好!

网友 简简单单 的原文1

词人笔下的千回百转的词意,表达了对仙女湖神奇美景以及仙女湖故事传说的赞叹。词中"晴雨、云鹤、碧波;水绿、风泪、山醉;夜幕、梦秋、紫菊;番台、仙女、船对。"用词可谓秀巧,不失为当今唱山唱水之佳品。

网友 ;_夨落啲鈊﹖ 的原文1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诗情画意啊

网友 一辈子知心 的原文1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早晨温暖的阳光,正照耀着山坡上的小羊、田陌上追着雀儿的小狗,还有一大群农村孩童正围绕着大树,无忧无虑、嘻嘻哈哈地唱着歌谣。您看!朴素、宁静、恬淡自在的一副旧时农村图,犹在眼前啊!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太美了

网友 年少无知的爱 的原文1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掩饰﹏伤痛` 的原文1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真猛

【杜甫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