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南邻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宁静致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注释
⑴南邻: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
⑵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⑶芋粟:芋头,板栗。
⑷宾客:一作“门户”。
⑸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⑹深:一作“添”。
⑺航:小船。一作“艇”。
⑻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⑼对:一作“送”。柴门:一作“篱南”。
【作品鉴赏】
《南邻》杜甫此诗写作者到南邻朱山人家造访,朱山人月夜送别的日常生活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南邻》杜甫诗人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名家点评】
《杜工部草堂诗话》:《萤雪丛说》:老杜诗词,酷爱下“受”字,盖自得之妙,不一而足。如……“野航恰受两三人”诚用字之工也。然其大过人者无它,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唐诗镜》:五、六清彻,入摩诘意象。
《唐诗归》:钟云:野老看客,儿童看客,写出村僻人情如见(“惯看宾客”句下)。
《唐诗摘钞》:“受”字杜惯用,故不足奇。然入他人手,定是“载”字矣(“野航恰受”句下)。),前段叙事,语简而意深;后段写景,语妙而意浅。盖前面将主人作人行径,逸韵高情,一一写出,却只是四句;后面不过只写一“别”字,却亦是四句,浅深繁简之间,便是一篇极有章法古文也。“锦里”、“乌巾”亦以彩色字相映有情。三句尤深。盖富翁好客不难,贫士好客难,贫七家人不厌客为尤难。非平日喜客之诚,浃入家人心髓,何以有此。
《义门读书记》:“对”,注作“送”。棹舟过访,月生而未厌相对。作“送”字反觉意味殊短。落句衬出竟日淹留,无迹(“相对柴门”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五、六天然好句。然无其根蒂而效之,则易俚、易率。“江西”变症,多亍此种暗受病根。许印芳:纪评指摘“江西”病根,可谓深切著明;然非谓此诗五、六不可学也。凡天地间事物,有一美在前,即有一病随之于后。……根蒂浅薄者,每学古人,未得其美,病已著身;非古人原有是病,乃不善学而自成其病耳。无名氏(乙):五、六化尽律家对属,化工妙。此景千古常新,杜公亦千古长在。
《杜诗详注》:诗善炼格。前段叙事,数层括以四语;后段写景,一意拓为半篇。“儿童”、“鸟雀”,用倒装法;“秋水”、“野航”,用流对法。
《唐宋诗醇》:申涵光曰:“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语疏落而不酸,今人作七律,堆砌排耦,全无生气,而矫之者又单弱无体裁,读杜诸律,可悟不整为整之妙。
《唐诗别裁》:前半言造南邻之居,后半言同舟送别也。
《读杜心解》:前半山庄访隐图,后半江村送客图。
《杜诗镜铨》:蒋云:只就“儿童”、“鸟雀”,写先生好客忘机,情怀自妙。画意最幽,总在自然入妙(“白沙翠竹”句下)。刘须溪云:浅溪小艇,本是实景,然写此有至足之味。画意最幽,总在自然入妙(“白沙翠竹”句下)。
《近体秋阳》:写描邻比风景,活似摩诘山水,使人依依欲相与身迎然。
《网师园唐诗笺》:蝉联而下,一片天机。落笔似不经意,而拈来俱成眼前天趣,此诗之化境也。当从靖节脱胚。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全作致趣语,五、六取致,又复婉倩,更佳。评:后半字字作意,能使前半直置语亦复不嫌浅率。落句着“月色新”,则“白沙翠竹”,便更宛然目即矣。
《昭昧詹言》:此赠朱山人也,皆向山人一边写,而情景各极亲切清新,章法井然明白。韩公《赠崔立之》五言长篇,许多言语始写出,似不若此八句中面面俱到,为尤佳也。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别忘了我 的原文1

既叙事,又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恰如一篇浓缩且诗化了的报告文学,是此联的又一大亮点。

可惜他不在了!但他的诗流传千古

网友 爱屋及乌 的原文1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如品美酒

词人笔下的千回百转的词意,表达了对仙女湖神奇美景以及仙女湖故事传说的赞叹。词中"晴雨、云鹤、碧波;水绿、风泪、山醉;夜幕、梦秋、紫菊;番台、仙女、船对。"用词可谓秀巧,不失为当今唱山唱水之佳品。

网友 兰陵缭乱。 的原文1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我喜欢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我就会这句

网友 √丶坐以待币 的原文1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

把游子思家由无形的思念变为有形的牵挂和想往。把思家的情感推向极致。令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

网友 我们都傻 的原文1

清晰雅致,韵味无穷,就如名字一样,琴声悠扬,文字婉致。

网友 如梦初醒 的原文1

好诗,令人敬佩呀

网友 ╰濵临死亡 的原文1

胸怀宇宙又不掩豪放娇媚的本色。其词作多有气贯长虹、天风扑面之感,运用简洁明快的大写意手法,体现了咏物、赋事、抒怀、见意的艺术特色。

网友 话未道尽 的原文1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早晨温暖的阳光,正照耀着山坡上的小羊、田陌上追着雀儿的小狗,还有一大群农村孩童正围绕着大树,无忧无虑、嘻嘻哈哈地唱着歌谣。您看!朴素、宁静、恬淡自在的一副旧时农村图,犹在眼前啊!

网友 厌倦现在的你ぉ 的原文1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nice

网友 无缘ぃ 的原文1

巧联地名人名使古今贯通,意蕴衔接。如《长沙》全词一连嵌入了屈原、曾国藩、毛泽东、马英九、雷锋等22位长沙名人和过客。字字担纲,典典精确,高坡注马又珠连壁合。又如《沁园春*共合基石—黄兴故居》连续嵌进了广州、汉阳、长沙、日本、花岗、石城、南北七个地名。高度概括了黄兴的足迹所至,读来妙不胜收,韵味无穷。

【杜甫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