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白虎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烧书灭国无暇日,
铸剑佩玦惟将军。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鲸鱼张鬣海波沸,
耕人半作征人鬼。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渐离击筑荆卿歌,
荆卿把酒燕丹语。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朱旗卓地白虎死,
汉皇知是真天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孤单惯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爱上你的魂 的原文1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依然〆如此 的原文1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nice

网友 花样美男 的原文1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我就会这句

网友 只淡不断 的原文1

精炼古直又不乏童趣纯真的驰想。其词作每睹物每思人,均能思接千载目极八荒。笔下风物因嫣然而微笑,因热爱而美丽,因精神而本直,因艺术的再塑而生命无穷。

网友 故弄玄虚- 的原文1

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太美了

网友 如梦初醒 的原文1

希望多学习,多写作,多出好作品,对诗词韵律少讨论,多传承”

网友 惊慌恐惧‰ 的原文1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网友 他不爱我。 的原文1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真猛

分析的太美妙了

网友 √为悦己者容 的原文1

巧妙连用数字又不见雕琢的绝技。其词作善于避熟就险,以超人的胆识,巧妙摆布,产生氲氤的气象、磅礴的气度,读来妙不胜收,韵味无穷。如《休闲情怀》在用全一至十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千、百、万,全词竟有13个数字,可谓空绝千古。

网友 独恋你的美 的原文1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我喜欢

网友 瘦尽灯花 的原文1

作品中有许多对仗句式,构成对称美和均衡感。律诗中的的颈联、颔联要求对应字词性相同,构成对称美。对称、均衡的事物是符合自然原理的。诗词之对仗,并非绝对对称,是具有对比的相称,是动态的平衡。因为除了词性相同外,还要求平仄的对比,从而形成抑扬顿挫的音调美和铿锵变化的韵律感,平仄的交替变化,一张一弛,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诗词中的押韵,更由于字音和谐而引起听觉的愉悦。

网友 哥、入戏太深 的原文1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网友 情以斷何來共鳴、 的原文1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这句真好

格律严谨言淺意深更易引起共鸣

网友 ╭⌒ゝ1颗心 的原文1

反问:加强语气。

网友 两个人的烟火 的原文1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

网友 主席少年* 的原文1

网友 忘不了 的原文1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千古名句

网友 承受、那寂寞 的原文1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如品美酒

网友 不想懂爱゛ 的原文1

要尊重诗人

【李贺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