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孤城。
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
【作品鉴赏】
《早行》通过写旅人行早路的切身感受、亲眼所见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内心悲怆、孤寂之感
这首诗题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目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起早赶路,诗人没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诉诸感觉。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残梦若断若续;不知走了多么一会,被马嘶声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在赶路。“马上续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马嘶时复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从马上续梦到马嘶惊梦,暗示出时光的流逝、地点的变迁,而诗人却仍是恍恍惚惚,悠悠哉哉,确因“早行”之故。同时,以马嘶声反衬出夜色未退时的寂静无声,以“马嘶”惊动了续着残梦的诗人,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早行》表达了诗人早行时的悲怆、孤寂的心理感受
如果说,第一、二句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态来写早行的话;那么,第三、四句则是诗人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写早行。“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甚至连一声马嘶,也会使人感到空气顿时凝重起来,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人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或者说,他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寂的心理感受。
《早行》通过描写夜色迷漫,万物俱寂,表达了作者因早行寂苦的内疚之情
后四句写早行所见。“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孤城”,这是旅途早行时的特定景象。因为夜色迷漫,万物俱寂。所以,诗人也只能依稀可见一些景物:近处的树木寂静地站立着,想来那些栖息的鸟儿还在依枝恋巢;远处的天边上悬挂着残月,微茫月色下隐约矗立着孤孑的城池。这里,诗人展现的是一幅萧瑟寂静的清晨行旅图。同时,诗人寓情于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羁旅情怀。由栖禽未散的情景,自然会勾起行旅者的“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的乡思;以孤城映衬着早行者的孤独心境,自然也会牵动行旅者的“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客愁。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早行》抒发了诗人对因早行而自感寂苦的内疚,渲染出早行时的苍茫气氛和悲苦情怀
最后,诗人宕开一笔,劝慰自己道:“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这是由早行时见到的另一种景象引起的感叹。即通过早行时所见“人已耕”的眼前之景,抒写了“莫羡居者闲”的情怀。诗句写得蕴藉自然而又耐人寻味:其一,它蕴含着一种自责。是诗人对因早行而自感寂苦的内疚;其二,它又蕴含着一种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深感必须振奋精神,催马前行。然而,更为主要的,是全诗通过层层渲染已把早行者的寂苦心情写得十分充分的基础上,点出“溪边人已耕”来,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
作为晚唐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刘驾对农民艰辛的生活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如《反贾客乐》,说贾客四处奔波辛勤已极,而农民却羡慕他们,因为“农夫更劳辛”。《桑妇》写农妇因春蚕未老,桑叶已尽,只好起早,赶往远处采摘。等等。这首诗虽然写“早行”,但是,在着力渲染出早行时的苍茫气氛以及早行者悲苦情怀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开辟出新的意境,以早行者的苦衬托出农人更苦。从而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厚。这既显示出诗人谋篇布局的匠心,也显示出此诗与闲适的田园诗异趣。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这句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