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潭旅游风景区。校园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高等学校。学校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设有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图书馆、电子阅览厅、多功能同声传译厅、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室内游泳馆等。
学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华外成为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的先进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端庄的办学思想,走公益性办学道路;坚持“外教主讲,小班授课,强化听说,突出特长,全程管理,综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强调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坚持“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住宿”的管理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好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社会;始终坚持“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听说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端庄的择业思想,倡导学生“外语+诚实=择业”。截止到2007年,学校毕业生达6000余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2.5%和95.5%和96%。
办学至今,学校以“会通中外,砺志敦材”为校训,以“致远 务实 求精”为校风,引导教师“敬业爱生 博学善导”,教育学生“自强自律 求是求新”。华外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民办外国语大学品牌,最终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办学总体目标。
秦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兼),民进吉林省委副主委,由于在民办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被誉为“专家型的民办高校校长”。1998年被评为“吉林十大女杰”,出席了第八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2000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第二次出席了第九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2004年荣获“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2006年被聘为“吉林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聘为“吉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大事件1995年,经原吉林省教委批准建立,初名为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系高等教育助学机构;
1996年,开始修建校舍,学院初具规模;
1997年,自学考试成绩斐然,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1998年,被列为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单位;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华桥外语职业学院,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2000年,规模再次扩大,学生数量增长到建校初的十倍有余;
2001年,在净月旅游开发区征地550余亩,筹备建设新校区;
2002年,9月,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学院顺利迁入新校区,10月末接受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考核评估;
2003年,教育部批准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建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成为吉林省首家民办本科外国语学院,同年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称号;
2004年,在吉林、黑龙江等省进入第二批次本科招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8.2%,位居全省第一。在校学生5076人,校园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全国多个省份进入第二批次本科招生,按统招分数线录取,毕业生就业率达99.4?,仍居全省之首,在校生达6000余人;
2006年,在全国24个省(区、直辖市)招生,本、专科专业达37个,同年荣获“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20强”和“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称号,在《2006中国民办大学评价报告》中的排行榜上,我院名列第三位。
2007年,经省政府批准,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高等学校。
秦和院长回国后,自筹资金150万元,经过租赁校舍、购置设备、纳聘人才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995年的教师节前夕创建了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
从此,创业者的足迹就没有一时停息过。
1996年初,学院筹措建校资金2000多万元,同年9月,学院迁入新址,新校舍的建设只用了5个月。全体教职员工只用六天就完成了1.6万平方米校舍的装备和清洁工作。最后,秦和院长只说了一句话:“盖楼经历的一切,使我再不怕任何困难”。
1997年初,学院又筹集资金500多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平整了操场等。学院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三栋新颖别致的大楼矗立在面前,在校生达900人,固定资产1个多亿。两年中共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秦和院长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体制和教学经验,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华桥外院的办学特色:“外教主讲,小班授课,强化听说,突出特长,全程管理,综合培养”。
1998年,在校生达1500人。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英、日、德、法、俄、韩、汉(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等语种,分为“翻译”、“双语”、“应用外语”三大类别近二十个专业。
当时,华桥外院已经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有关院校结成姊妹校;还与美国英语学会、加拿大教育理事会等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美国英语学会会长温德林先生说:“你们的学校是个奇迹,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成为友好的朋友和长期的合作伙伴。”
当年,秦和院长代表学院拿出12万元,救助灾民,慰问解放军;并带动全院师生一同捐款兴建一所春蕾小学;为来自灾区的同学减免学费;为55名下岗职工提供发挥作用的位置……
秦和院长的创业精神和卓著成就被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被评为“98吉林女杰”,并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妇女第八次代表大会,全国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陈慕华亲切接见了秦和院长。
1999年,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更名为吉林华桥外语职业学院,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在校生近1900人。
“特色+质量+管理+择业=品牌”。这是秦和院长为华桥外院确立的明确定位,不求最大,但求最精,不求数量,确保质量。
注重端庄的择业思想教育,倡导学生牢固树立“外语+诚实=择业”的思想观念。
2000年,办学规模再次扩大,学生数量达到2500人,是建校初期的10倍。
秦和院长光荣地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陈慕华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秦和院长与出席“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女校长国际论坛”学院办学始终有两个很个性的办学理念。一个是“一切为了学生”,另一个是“我们办学,就要对得起学生的时间,家长的信任,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学院时时强调“学生无废品”,“责任重于泰山”。在校生达2700人。同年学院在净月开发区征地35万平方米,筹建新校区,特聘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进行设计。同年,秦和院长荣获“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并被评为“第八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八月,秦和院长作为我国民办高校代表出席“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女校长国际论坛”,并在会议上发言。
2002年,为满足学院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学院在净月开发区建设新校园,一期工程11万平方米,8月底完成投入使用,在校生达3200人。同年,省教育厅批准学院获得了本科专业招生权。秦和院长荣获“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成功女性”称号,同年当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全国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视察我院新校区。
学院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三次搬迁、三次更名、三次飞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学院通过教育部的考核评估,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为全国9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是唯一的一所民办本科外国语院校。在校生达4000人,并更名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华桥外国语学院”寓意着她的教育精髓,既是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东方文化文明的礼仪、内涵;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习西方文明的智慧和实践精神。
2003年全国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佩云来参加我院升格本科更名揭牌庆典;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张保庆来我院视察。学院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称号。秦和院长出席了第九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同年十月被评为“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
2004年,学院被定为专升本培训基地,在吉林、黑龙江省进入高校第二本科批次招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8.2%,位居全省第一。校园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18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6.4倍;在校生5000余人。
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吉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在全国统招中,在多个省份进入第二批次本科招生。在校生达6000余人,是建校初期的24倍。学生来自全国18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仍居全省前列。
2005年,秦和院长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在人民大会堂发表讲话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会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全国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2006年,学院在24个省、区、直辖市招生,本、专科专业达37个。同年学院被评为“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20强”和“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秦和院长荣获“影响中国民办教育界十大领军人物”称号,在《2006中国民办大学评价报告》中的排行榜上,学院名列第三位。
2007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学院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高等学校。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有4个吉林省品牌专业,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数占学校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省级重点学科2个。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有专任教师497人,其中外籍专家60余人。专业课均由国内外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曾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主讲。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已建设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6门省级精品课和31门省级优秀课。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纸质中文期刊334种,国外原版期刊31种,电子期刊5700多种。
长春中考信息
长春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