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吉林省 >>长春市 >>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电话 :
地址 :
中考网 : 吉林省 | 长春市 |
高考网 : 吉林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长春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大学,是吉林省重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教育创新,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科研、医疗体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广泛社会声誉的省属重点大学。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5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
  主校区坐落在净月经济开发区,毗邻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创新工作站1个。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07人,其中本科生8411人,研究生1327人。
   2017年1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校史发展
长春中医学院

1950年,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成立。

1962年,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并入学校。

1970年,学校并入吉林医科大学。

1978年,恢复了长春中医学院建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0年,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并入学校。

200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净月校区一期工程胜利竣工,学校主体迁入净月校区。

恢复长春中医学院建制

2003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唯一一所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同时也是全国行业唯一一所获得博士授权的学校。

2004年,学校成为省属重点高校。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

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长春中医学院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年,学校与省政府共建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人参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打造吉林省千亿元人参产值,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年,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位居第7名、第9名;中医学、中药学成为博士后流动站,是2009年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一所获批建设单位。

2012年,学校获得了“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标志着学校跻身于国家中西部高校百强行列。

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24日从长春中医药大学获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把该校作为重点支持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共建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意见》,长春中医药大学跨入“省局共建”高校行列。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院6个学院。18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

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药学院: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药学(临床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药学(学制4年)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学制5年)

护理学院:护理学、护理学(英语)

人文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监督)

基础医学院:生物科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3月,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69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79人,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299人。获评国医大师2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名称 获批时间)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 2007

推拿基础教学团队 2008

中药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2009

针推实训教学团队 2010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团队 2010

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 2011

护理学基础教学团队 2011

中医内科教学团队 2012

中医骨伤科教学团队 2012

护理学院实训中心教学团队 2013

推拿学教学团队 2014

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教学团队 2014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创新工作站1个。拥有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9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中医骨伤学、中医肺病学 、中药药理学、针灸学、药用动物学、中医心病学、推拿学、医脑病学、内经学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医康复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儿科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肛肠病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护理学

省教育厅重点学科(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3月,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行业规划教材45部。入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十一五”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 内经选读 推拿手法学 中医骨伤科学 省级精品课程(13门) 生理学 中医内科学 方剂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学 中药药理学 护理学基础 推拿学 刺法灸法学 中药药物分析 急救护理学 中药鉴定学 资料: 省优课程?校级精品课(25门) 医古文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人体解剖学 病理学 药理学 温病学 诊断学基础 中药化学 分析化学 中药炮制学 药用植物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针灸治疗学 实验针灸学 经络腧穴学 中医妇科学 内科护理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儿科学 伤寒学 药剂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 基础英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学校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药物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84项,取得了163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47项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

?国家部委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发改委??长白山道地药材产业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吉林)基地

国家发改委??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平台

教育部??中药有效成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动物药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风病破血化瘀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药用动物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研究室

?省级厅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科技厅??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吉林省科技厅??医药中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科技厅??中韩传统医药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中药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发改委??北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8年至2013年,学校共争取到各级纵向科研项目581项(包括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38项),其中,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攻关和支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8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7项,省科技厅项目75项,获科研合同总经费8076.39万元。获各级科技奖励81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8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7月,学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12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76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余册,期刊2719种。所藏包括明清和民国时期抄本、精刻本、拓本等近3万册(件),其中医书15000余册,善本古籍1352册。学校研究人员精选一批珍、善、孤本,整理勒编成一套医学丛书《春湖医珍》,所含八种分别为《集验良方》、《医林一致》、《古今医学捷要六书》、《养生类要》、《妇科冰鉴》、《马氏庭训》、《金匮要略广注》、《医易经传汇通》。其中《集验良方》是康熙四十九年曹雪芹家藏精抄本。 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BSCO西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超星读秀、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等23种数字资源,形成了实体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相结合的电子文献资源体系。

期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类科技期刊。设有理论研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证经验、临床报道、现代医学、方药研究、综述、文献研究等栏目。2007年8月,荣获首届吉林省高校科学研究促进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同年,荣获吉林省一级期刊;同年,在中国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表(2009)中名列第8位。

文化传统

校训

校训石正面为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先生手书校训 “启古纳今,厚德精术”八个字。

校训石 校训铭文 长白山麓 净月潭浦 分镳并轨 博硕通途   肇锡嘉名 岐黄学府   治学立训 蕴玉出璞   砥砺名节 忠信敬笃   问道长沙 溯源灵素 博采众长 探骊得珠

校徽

校徽 校徽为圆形,内设五边形图案,取祖国传统哲学“天地圆融”、“五行生克制化”的辨证思想,寓意事业圆满和师生员工团结。校名由中、英两种文字组成,“1958”标志建校年代。“天鹅”图案为汉语拼音字头组成的“吉林”,说明地域、省份。 图案中的“橄榄枝”、"盾牌"表示平安、祥和之意,昭示卫生事业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护佑健康、生命的使命“银蛇”为中国卫生组织标志,表示学校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方向。 校徽主色调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取纯正、高洁、辉煌意蕴。
所获荣誉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学校领导
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张兴海 校长 宋柏林 党委副书记 姜彤伟、于然贵 副校长 陈长宝、冷向阳、高文义 纪委书记 孙伟义

长春中考信息

长春学校大全

长春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长春大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