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万物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每一棵树,每一滴水,都是生命之源。曾有几时,仰望着那已经变得黯淡的天空,那是人们罪恶的污染。风中掺杂了几丝汽油燃烧的气味,惹得人不禁心烦意乱。是啊,环境的污染,带给了我们多大的伤害啊。
走在大街上,看车辆肆无忌惮地排放出大量的尾气,仅是擦肩而过的那一刹那,都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我家对面有一个药厂,有时我从窗边望去,那药厂正通过那庞大的烟囱排放着大量的浓烟。在新闻上总是会看到:某地区水污染日益严重,人们严重缺水。某片森林被砍伐严重,造成沙漠化的加剧。每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感到疑惑:人们都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口号,为什么还会去破坏环境呢?久而久之,我对这种屡见不鲜的新闻已经习惯了,我也渐渐明白了,这实际上都是人们的私心和贪婪在做崇。当今世界,国际上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能是因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造成温室效应,也可能是有毒气体的排放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在我国,环境问题正面临着严重的形势。我国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当初不重视环境,一心求得发展,不但造成我国大量的资源损失,而且还导致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发展。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土地早已变得千疮百孔了。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荒漠化仍在加剧,有关部门号召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国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人们不应该只是喊口号,而应该落实在行动上,真真正正的有保护环境的这份意识。
面对这些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政府要做好相应的措施,作为公民,我们也应义无返顾的承担起我们应付的责任。我国人口基数本就庞大,人口素质偏低,因此在保护环境的意识上就十分模糊不清,加上人性的欲望和贪婪,让许多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从而做出了一系列破坏环境的事。从普遍现象而论,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薄弱,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到处可见,不仅如此,垃圾的分类以及处理也是做得相当不到位的,我相信没有什么人在丢垃圾的时候会思考应丢在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所以第一点,人们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这是保护环境重要的根本基础。第二点就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不能只言片语,纸上谈兵。人们应广泛的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能互相提醒,积极做保护环境的实践者。有人认为自已还是能适应现在的环境的。但,一开始处在肮脏的环境中的人,是不会感觉到自已身在肮脏的环境中的,因而环境破坏愈演愈烈,最终会导致无法想象的结果。人们伤害了大自然,终会得到大自然的回报。如今我国首都北京沙尘暴严重,空气质量差,环境局势异常艰难,因此我提倡人们能保护森林这片和谐的绿色,能多植树造林,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种下一棵树,就种下了一份希望。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不乱扔垃圾,看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能去制止等等。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已,也是为了他人,为了同在一片蓝天下的生命都能够处在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之中。天是否曾是碧空如洗,白云是否曾是悠然自得,小河是否曾是清澈见底曾经的一切又是否能够回到我们身边。我希望,人们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为什么呢?因为不论是一棵树还是一滴水,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都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人说,失败是给成功奠定的基础;有人说失败是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人说,失败是客观的种种原因
总之,大家对失败都是各有各的看法,然而有一点每个人都会失败这是不可雄辩的事实。如果说谁通往成功的路上是一番丰顺的话,那么你只有相信一点他(她)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失败过无数次。
失败是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毕竟不失败的人目前还是不存在的。可是,同样都是人,同样都经历了失败,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而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呢?原因很简单,心态问题。
让我们先看看几个例子。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一个一生中失败了无数次的人,却拥有众多重要发明的专利,被人誉为门洛帕克的奇才。他天资聪慧吗?他没有失败过吗?不,他是一个智力迟钝的孩子,而且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正规教育,他一生的每项发明,都是他屡次失败后所成功的。
再来看看一个在战争中只失败了一次的人。西楚霸王项羽,早年起义反秦,屡次击破秦军,于巨鹿之战击破秦的主力。秦灭亡后,与刘邦多次战斗,每次都大败刘邦。然而后来战败一次,四面楚歌,却不愿回去重整旗鼓,自刎于乌江边。
再好好来分析分析。爱迪生,每一次的失败,他都发现了一种不能搭配的原料,下次便会换另一种搭配去试,在失败中吸收教训,最终走向成功。而项羽,虽然成功多次,但因为没有历经失败,导致了自己高傲的个性,输不起,如果他回去重整旗鼓,可能历史的长河就不是这样流的了,只可惜,他没有。
那么失败对我们来说究竟算什么呢?我认为,失败其实是另一种成功。这一次,你失败了,但是你却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不会成功。而知道了原因,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呢?
珍惜失败吧,这次的失败就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
初三: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