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作文 > 中考作文
关于与众不同的音乐的作文
《关于与众不同的音乐的作文》【第一篇】
与众不同的音乐
大家都知道唱歌就要咬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你究竟在唱什么,这才叫音乐。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也在发展,渐渐出现了另一种与众不同的音乐,那就是R&B、RAP和HIP-HAP。
所谓的R&B,也就是说唱音乐;而RAP是古典音乐和R&B的结合;HIP-HAP就是嘻哈风格的音乐。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还没弄懂吧!R&B是一种配唱不是很突出而歌手的说唱体现得很明显的音乐形式,就体现一个字“快”!功夫乐队就是R&B的突出代表人物。R&B风格是现代最时尚的音乐,但是这种风格很难被大多人所接受,也许大多数人认为这不叫音乐,更谈不上是在唱歌;也许一小部分人会认可这种风格走在音乐前沿,对R&B更加热衷,这可能几是R&B与众不同之处吧!
对比R&B,RAP就更加受年轻人的青睐,RAP被添加了古典音乐元素,配音和歌手的声音楚于同一个阶段,背景音乐一般采用的是钢琴。利用RAP,可以制作节奏偏快的歌曲,也可以制作抒情的歌曲,快歌中也添加了少量R&B的形式。这种RAP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RAP中独特的音乐元素也促使RAP变得与R&B不同,是不同中的不同。
而HIP-HAP,也许我们都见过,那就是嘻哈音乐,像潘玮柏、花儿乐队、麻吉弟弟都是走嘻哈路线,HIP-HAP不像R&B,HIP-HAP里的R&B元素偏都,节奏一般都是较快的,当然没有R&B那么快,嘻哈是在RAP和R&B基础上另外一种音乐风格,深受年轻一族的喜爱。
以上三种音乐风格是眼下最炫的音乐元素,它们因为与众不同而大受欢迎,但是更希望有更新的音乐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指导教师:高玉华
简评:小作者以独特的角度,写出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写出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实感,不愧为一篇好文章。
《关于与做人的作文》【第二篇】
话题: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一直是我们学习与生活当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表面上看,二者关系不大,其实是密切联系的。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做高尚的人。思想境界不高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我们做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写文章同样,不作无病呻吟、假大空之文。写出真情实感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的基本要求。试问一下,一篇文章如果满纸荒唐言,虚情又假意,无愁强说愁,能说得上是一篇好文章吗?
人不俗,文才能不俗。文学的修养,首先是思想、品德、人格的修养。
鲁迅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里出来的都是水。”那么一个作家笔端涌出的文字自然是作者内心灵魂的体现。有高尚的灵魂,才能写出高尚的文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定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的这首诗其实也是他自己人格与性格最真切的写照。屈原的《离骚》,字字恳切,句句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爱国诗人关心国家危亡的心声,因此使得《离骚》流传万世。正是因为林觉民有着为全国同胞争取幸福自由,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精神,才有了他真挚深切、动人肺腑的《与妻书》。可见,一个人的文品与人品是分不开的。一个道德品质极为低下的人是写不出高尚的文章来的。只有兼具高尚品德和深厚文学功底的人才能写出惊世骇俗的美文。
然而,现实社会之中,不少文人作家,做人与其行文不一。有的在文章当中义正言辞地批评社会流俗,可背地里自己也干那些个不为人知的勾当。这些流俗之人想用非流俗之文去欺世盗名,其结果只能得到欺世盗名只名,他们的文章也只能随着他们名子的泯灭而消亡。
其实,作文即做人。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篇文章的话,做人同样也是在作文。如想这篇文章成为旷世之作的话,那就必须做一个高尚的人。
《关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作文》【第三篇】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个故事,讲了一个孤苦的老婆婆,性情古怪,种了一院美丽娇艳的玫瑰,只是自己欣赏,任何走近院子的人都会受到她的猜疑和窥视,生怕他们会随手摘走她的花。后来,一个小男孩趁着老婆婆打瞌睡的功夫,冒险摘了一朵最小的眼看就要枯萎的玫瑰,但还是被警惕的老婆婆发现了。老婆婆当场捉住他,却又很奇怪的盯着他手上的玫瑰:“要偷你也偷一朵好看的,这朵花都要谢了!”小男孩脸红了,他显然是第一次行窃,羞愧又急切。他指着对街一扇半开的窗子,对老婆婆说:“您不计较的话,就让我拿走这朵不起眼的玫瑰好不好?少了它,也不会对您的花园造成损害,花园看上去还是那么美!可是,对于那里的小女孩就不同了,她病得很重,她天天望着您的玫瑰园,赞叹着花儿的美丽和沁心的浓香。这几天,她病的奄奄一息了,她说她只想得到一朵玫瑰,哪怕是最不好看的一朵,手握着它离开人世,她就心满意足了......”小男孩已经热泪盈眶,他说不下去了。老婆婆的眼里也闪着泪花,她俯下身,摘了一大把最艳丽的玫瑰,送到小男孩的怀里,然后对惊呆了的男孩说:“拿去吧,送给那个可怜的小姑娘,谢谢你再来...哦...不,你可以每天都来,院子里的花儿任你采。这些花儿,不仅能给那个小姑娘带去安慰,也让我明白了分享的美好,我太在意我的花儿了,却忽视了它所包含的情意,我要让更多人分享爱......”那儿的花虽然少了,老婆婆却不再感到孤苦,她的生活也受到了香浓的爱意的感染,有了每年固定的花期......
不要以为,那些献出了爱心的人,他们就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们获得的是一份更为宝贵的回报,从此他们懂得了珍惜,而他们播散下的遍及全世界的爱心种子,孕育出的却是生生不息的感念与善待生命的信念。作为播散这些种子的使者,从中也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更为难能可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