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个各种各样的小吃,每种小吃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有一种小吃令我回味无穷,一想起来我就垂涎三尺。那就是湖北的特色小吃——臭豆腐。
“臭豆腐”在湖北是有名的小吃,闻名天下。当然,臭豆腐在湖北也特别受人们的欢迎 。
“臭豆腐”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好吃。在卖臭豆腐的地方,往往会臭气熏天,当朦胧的烟雾散去时,会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队卖臭豆腐。可见,不只我一个人爱吃,还有许多的人也非常喜欢。
“臭豆腐”在还没炸出来前,还是乳白色的,当出锅时,已经金光灿灿,颜色由白变黄,非常好看,从外表上就吸引来许多人。 “臭豆腐”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可香啦!吃完还想吃。没有尽头,吃不烦,吃不厌,因为太香了。
我光说你又体会不到它的香味,还是带你去尝尝吧。 你先去拿根竹签,扎一个尝尝。啥?太香啦!看,我说的没错吧,我再给你来一碗,别吃太多,给我留点……
虽然“臭豆腐”很好吃,但它毕竟是一种小吃,只能解解馋,吃太多会对身体不好的。 最后,请大家一定记住,湖北的有名小吃——臭豆腐。
这是无限崇高的荣誉,只是孔丘自己享受不到了,只能让他的画像接受后世学子的膜拜。他的话不容质疑,每一句都是圣旨纶音,都是金科玉律。他说君子要守孝三年,结果后世出现了丁忧这个词,无数官员因此失去了升官发财的好运气;他讲夫夫妻妻,结果几千年中中国妇女的自由被剥夺了,沦为被统治阶层;他回忆说自己十五岁时要学习了,结果无数八股文高手为此累秃了笔孔丘啊孔丘,你在陈蔡间饿肚子时,能想到后世的辉煌吗? 你如此受人尊敬,因为你是圣人。韩愈、朱熹那些人就差没写篇文章证明你的排泄物也要比麝香还香了! 可惜,当封建思想落伍的时候,被骂的人中你是首当其冲的,你的名誉与地位一落千丈。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否让你的庙宇发抖?批林批孔的运动是否让你的画像沾满唾沫?一些专家谈到封建社会余毒时对你的指责是否让你的几十几代某某孙蒙羞? 你要面对如此大的舆论压力,因为你是圣人。擒贼先擒王,要否定封建的腐朽思想,就要拿你开刀!好在事过境迁,现在人们对你的观点以恢复平稳,大家都辨证的看你,你的功过是非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不会再让你时而在波峰、时而在波谷了。你备受尊敬与惨遭批判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你是圣人。庄周说:圣人无名 。你这个圣人不是无名,而是得到名的两个极端:盛名与骂名。
你说过对一个人不能只看大家的评价(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我想了解你,所以我读《论语》。因为虽然相传《易》、《书》、《礼》、《诗》和《春秋》等是你整理的,一来这种说法未必正确,二来即使是你整理的也不是你写的,反映不出你思想。而《论语》则不同,它甚至记载你挑食(不得其酱,不食。见《论语乡党第十》)的问题。
《论语》的特点是写的很平实,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等等,似乎与现在很多小学校园里经常能听到的认真完成作业、和小朋友友爱相处一样。这些话,不及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有高度,不及北冥有鱼(《庄子》的第一句话)吸引人,不及如是我闻(《金刚经》中佛祖的第一句话)深奥。 可是,《论语》就是在平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孔丘谈仁,认为仁是修为的最高境界。他的仁不同于我们今天的仁,其含义不仅仅是仁慈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仁慈的意思。仁到底是什么,我读过《论语》后还是一头雾水,只觉得仁是一种境界。我甚至认为,佛,道,儒三家,最高境界是很接近的,见性成佛和参悟大道也只是比仁者初三点而已。佛、道是类似于通过自我约束而达到终极约束的境界,即无拘无束,顺其自然,反璞归真。而仁者是达到了自我约束的最高程度,虽然还没有突破极限,实现质变,却也达到临界点。关于仁是什么的问题,《论语》中提到九十余次;孔门弟子也不止一次问,仅樊迟一人就问了三次,孔丘给的回答却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分别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爱人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三者虽然都是修身的重要准则,可是也不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其中,爱人似乎含义最深,但由于只有两个字,还需要通过其他语句理解。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确定什么是仁的本质了。颜回是孔丘最得意的弟子,他问仁时,得到的答案也不过是克己复礼而已。因此,我说仁对于儒家来说,就如祖师西来意对于佛家、道对于道家一样,是一个境界,而非实在的修身途径。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