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中考作文

关于雪中送炭的作文

《关于雪中送炭的作文》【第一篇】

“雪中送炭”

  当一个人饥饿食物,他感谢雪中送炭的人;当一个人迷茫时,有人给他指引方向,他会感谢这个给予他帮助的人;当一个人困顿是

  我喜欢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因为我想要记住在困境中帮助过我的人,也为了传递这份关爱。

  雪中送炭让我体会到人间有关爱,有真情的存在,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活跃,变得更有生命力!人间处处有真情便是对这个成语最好的阐释。

  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历史上无法愈合的伤痛。短短的几分钟就将这个美丽的地方夷为平地。四面八方赶去支援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温暖着每一个人颤动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对这件事有着深刻的认识,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品格,更能看到一个民族的品格。这个成语将继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继续传递给下一代,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初三:杨雪

《关于雪中惜别的作文》【第二篇】

雪中惜别

  出了大门,我紧紧抱着闰土那红而圆实的手,一点也不松懈,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抽抽答答的,脸上写满对他的依依不舍。同样,闰土也显得依依不舍,他的眼圈以及鼻子红得厉害,浑身颤抖着,欲哭无泪,紫色的圆脸冻得发青。闰闰土!你还会回来看我吗?我很害怕,害怕我和闰土可能不会再见面了,所以显得有点支支吾吾。在这些日子里,我俩一直形影不离,感情好得很,就像一对好兄弟。是的,和闰土在一起,我就不再是那个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孤陋寡闻的我了,不再是井底之蛙,而是一个渐渐变得见多识广的我了。如果不是闰土,我恐怕不会走出那个与外界隔绝的有高墙阻拦的大院;如果不是闰土,我恐怕不会知道外界有如许新鲜事;如果不是闰土,我恐怕只是个寡见少闻的书呆子罢了。

  我嗯,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再回来看你的!他用手拍拍扁平的胸脯,像发狠誓一般。那么再,再见了,闰土!我也不知自己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明明心已很悲痛了。我和闰土的感情已难舍难分了,所以现在我俩的心情都很沉重。老天似乎懂我俩的心情,刷白了脸下起茸毛雪,霎时,雪飘如絮,大地上银装素裹,积雪有半尺厚。闰土哽咽着,含着泪低低地说:再见。突然,他心上一狠,猛地一抽手,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已扭身跑远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如此,我不想失去如此好的知己。

  我站在门口驻足痴望,望着他那渐行渐远的身影,我就再也忍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泪水夺眶而出雪地上只有闰土奔跑时把一些雪刨开的痕迹,和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我们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吗?

  老天冷不防把几片雪花扔到我的手上,脸上,头上,一股凉丝丝的感觉直锥心房。老天来劲了,下起了鹅毛大雪,顿时大雪纷飞,到处白雪皑皑

初三:冯蓝萱

《关于血的日子飘逝的作文》【第三篇】

 ——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  在雪花纷飞的冬季,南京上仍然有着纷飞的魂魄,愿你们安息吧!  ——题记  一、  12月13日,那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日子。  12月13日,那是一个纪念“鲜血”的日子。  12月13日,那是南京30万人们的祭日。  70年前,日本占领了民国的首都——南京,便开始了为期六个星期的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那是一个不可泯灭的事实。  那时,东京的报纸上曾经登记过两个日本人杀人比赛的事件。  现在,日本的工厂差不多遍及全中国,然而,唯有一座城市——南京例外。这座城市作为他们的屠杀地,他们当然不敢面对那30万人民的谴责与诅咒。那是30万人的鲜血铺撒的城市! 二、  在这个雪花纷飞的冬季,在北风呼啸中,你是否听到那夹在风中的呼声,那就是那曾被屠杀的人们的呼声,他们在谴责着日本“屠杀狂”的罪行,然而,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挽回那30万中国人的生命。  在南京的王璇姐姐,你是否听到了那夹在风雨雪中的呼声?  可惜,那声音我是无法听到了。  但是,我知道,那声音里带的是满腔的悲愤,是满腔的谴责,是满腔的凄凉。 三、  我曾看过一片文章,一个木笛演奏者在12月13日的时候,在音乐会终场的测试中,对裁判说:“他今天不能演奏欢乐的曲子”。最终他被淘汰。  但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他却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演奏起了那悲凉的曲子。那名裁判却在他演奏之后说他被录取了。  原因很简单: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被人类遗忘的精神。  然而,在台湾的历史课本中,却把那节“南京大屠杀”的血史删得一干二净。 四、  在南京上飘飞的魂魄,愿你们能安息吧! the end!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作者名家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 王安石
  • 王维
  • 韩愈
  • 柳宗元
  • 诗词分类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写山
  • 写水
  • 长江
  • 黄河
  •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