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早上,我睡眼朦胧的起床后,突然发现枕边多了一张“紧急通知”。上面清楚地写着:“新的一年来到了,为了庆祝春节,今晚举行‘happy牛year晚会’奶奶”看完后,我百思不得其解,奶奶怎么突发奇想,想办个春节联欢晚会呀?不管他个三七二十一,我可得去准备准备。
晚上八点整,只听奶奶大声喊到:“全家集合!”然后,大大方方地走到客厅中间,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又用响亮的声音宣布道:“happy牛year晚会现在开始!”客厅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奶奶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这喜庆洋洋的春节之中,我们全家举办这场联欢晚会,希望大家好好表现。表现最牛的,奖励红包一个。下面请小李同志闪亮登场!”
爸爸走上台,煞有个介事的拿起一本书当话筒,左手一背,腰一弯,学着赵本山的《小草》表演起来,爸爸那模样和神态,像极了老婆婆,逗得我们哄堂大笑,爸爸表演完后,把腰弯的像大虾似的连连鞠躬,还模仿港台歌星的派头,给大家来了个飞吻,大家再次捧腹大笑,我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奶奶好不容易忍住了笑,主持到“看了小李风趣幽默的《小草》,我们再来欣赏老何的二胡曲《赛马》。下面有请老何……”“罗罗嗦嗦的干吗呀,我早准备好了。”奶奶话音未落,就被爷爷抢了戏,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当她听到爷爷所奏出的天籁之音,本已火冒三丈之高的怒火,也平息了,伸着脖子聆听着。爷爷的二胡声在家里回荡,有浩浩荡荡之势,似乎有一副万马齐奔的壮观景象,正展现在我们眼前。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已经完全浸在了悠扬的二胡琴声之中。爷爷奏完了,大家都还没回过神来。过了好一会儿,全场爆发出了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当然了,我的单口相声也十分精彩,妈妈的一曲《好运来》更是将晚会推向了高潮。“happy牛year晚会”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笑声中结束了。
我家的“happy牛year晚会”真是太新鲜、太有趣了。真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像我家这样举办这么有意思的、新鲜的、有趣儿的活动,在快乐中度过春节。
年仅五十几岁的外公患了白血病,这,对于我们这一大家人来说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因为外公人很好,他讲理,有威力,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这一大家人的支柱。本来以为只有电视情节才会这样,没想到在我身边上演了。
今年秋天检查出来已经是晚期了,姥姥害怕的逢人就哭。因为外公脾气急,怕他想不开,所以瞒着他,大家说话很谨慎。就在今年入冬时,他看了自己的病例,非但没什么想不开,还担心我们,他总是为大家着想。
腊月28,我去看他,他还知道我是谁,他还下地走了几步,我信心充足,相信他会没事,会战胜病魔。
正月初三,我去走亲戚,他却连眼都不睁,他浑身疼得在床上使劲的挣扎,像个婴儿,他的样子好痛苦,可我任然憧憬着:他会好起来。
从初三晚上起,大家都熬夜,他的兄弟姐妹、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孙女、外孙女都在,一夜一夜的陪着他。舅舅(他儿子)瘦了一圈。
初六下午6点,他走了,永远地走了。
初十,外公下葬,来送他的人很多很多,因为他是个好人,不亚于雷锋。
我大声的哭了,流了很多泪,为他是个好人而流泪,为没有他我们将更难而流泪,为因他我们一家人更亲密而流泪!
外公,你永远活在我心里!
初三不出远门,初三、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