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考生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
沙洲的芦苇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生命的淡泊和淳朴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拔节,茁壮生长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
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此时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你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
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的朝阳
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描写极富文采,字里行间激情洋溢作者借沙洲芦苇,体悟出淡泊淳朴坚韧刚强和谐处世的人生哲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这段行文,颇有诗情画意,艺术而形象地体现了主旨情感,令人频频击节称叹
二、联想
这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联想力首先有助于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其实,他们只是不善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运用学生积累,靠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发、扩散、引伸,常常还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这就是说,联想还有助于学生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
由于事物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相类联想。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如由青年工人韩志雄利用工余的“少睡一会儿,少玩一会儿,少聊一会和”的“三少”时间,钻研技术,终技术革新能手,联想到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这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忱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这都是惜时如金黄色的同类同质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二)相似联想。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就是相似联想。高考作文考题,不少年的都用得上这种联想去构思立章。如《毁相通容易种树难》要联想类比到“毁掉人才容易创业难”。《树木.森林.气候》要联想类比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量变的过程;而大片森林又导致气候的改变,这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对待这样的考题,没有由表及里的、上此及彼的联想类比,全面而又细致地进行哲学的思考,就不容易使议论深化,而且把比较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说的浅显明晰,具体生动,使文章富有趣味性和说服力的。有时从一个信息源出发,我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一一展开联想,从而获得众多的信息,各多条思维路线,这就拓展了发散思维,使思路呈辐射状而伸向四面八方。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这里不是好地方”展开议论。由“花”与“刺”关系的比喻义、引申义和象征义,可以也应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光明与黑暗、主流与支流、成功与困难、乐与苦等方面,这就是选取最佳角度提供了条件。
(三)反向联想。由事物间具须的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这种相关的两性事之间的逆向联想,可以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从去分明;也可以此一彼一,方向相反,是非清醒。如1987年广东高考作文《(借书规则)实施以后》,在构思时一定会从“实施后”的新气象联想到未制订借书规则前的混乱;或从眼前的混乱,想象到借书规则实施后出现的前景象。同样,论证“安定团结乃强国之本”这个论题时,若反思了中国近百年来一直处于内乱外患的动荡之中,1958年的大跃进失误、十年浩劫的折腾,共造成损失6200亿元,几乎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全部基建的总投资,这又造成新中国现代化步履艰难。如能反向联想到瑞典170年的安定,有了今天的富足;美国避开了两次大战的战火,有了今天的强盛;当今日本跃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西德也强盛起来,统一了全德,都是因为它们战后40年一直致力于经济建设。这一正一反的中外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使论点阐明得更为透彻。
(四)连锁联想。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是连锁联想。再如1900年高考作文,从“玫瑰园”、“刺手”、“坏地方”这些语言因素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不会发现小姑娘因刺痛了手,而片面地认为“玫瑰园是个坏地方”; 从小姑娘对事物的认识的片面性联想 到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从而使题旨升华到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
由此我们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玫瑰园),成就(花)是主导方面,失误(刺)是次要方面,从第一个小姑娘的看法联想到某些人对改革的片面看法,从而肯定成绩,肯定主流,批判片面思想;如果再联想到当今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要发展地、一分为二的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客观地、善意地看待我国国情和改革政策,进而充分肯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连锁联想,形成了一条由“寻找要素”,揣摩题意→挖掘含义,提炼论点→联系现实,选定角度“的思维路线,使文章”合为时而著“,具有浓烈的时代感。
(五)变形联想。从原信息点出发,合想地增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