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在进步,时代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就必须讲礼仪,有着高素质才能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齐,至治平”。不错,要干大事,就必须先学好礼仪。罗曼·罗兰也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合格小公民,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汉若夫所说的“道德的基础并不是对个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
“孔融让梨”—— 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虽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种精神足以让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满腹经文,却只懂得空说,不会实做的大人要强百倍。这件小事之所以会被后人所传颂赞扬,就是因为四岁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礼仪。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
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夸自大,相反一个无修养、无道德的人,将会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就像宣永光所说的那样“无道德,是狗材。无知识无道德,是弃材。既无知识又无道德反自以为有知识有道德,是杀材。”
所以说,一个有高素质、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引来旁人的赞许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为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进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钱给他,就会在他心中默默的为你祝福。在一个已经失去勇气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许只要给他一个对生活充满快乐的微笑,说一句激励他的话,那么就会令他充满对生的希望。在这一瞬间,你的面容也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经意间发生的事,足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身为一个初三的小学生,我们虽小,但我们也是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断多了,甚至已超过了一些大人。当然,我们就更应该懂法律、爱祖国、尊师长、礼待人。所以,生活处处有礼仪。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在多
方面做到文明礼仪。在校园,在家中,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不要忘记礼仪。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们大家,一个集体,只要人人都遵守礼仪,讲道德,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而一个不讲文明礼仪的人,也将跟不上潮流,被社会所淘汰。在学校,我们应该做到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回到家应该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场所应该讲秩序、举止文明、轻声细语。我们还要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生命。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文明礼仪深深地刻在心中,争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成为一个新世纪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共同创建一个美好的社会。
有的人写一份简单的工作总结却愁得三天睡不好觉。有的人挑着200斤的担子,高高兴兴地一路小跑,甚至边走边唱歌,边走边喊号子。有的人挑到100斤的担子就愁眉苦脸,苦不堪言,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苦、第一累的人。这里面,除了人的能力差距之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对学习、对劳动的态度不同。
世界上一切有作为的伟人(玩弄权术的政客,不论地位多高,也算不上伟人),都是把学习,把劳动,把干事业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当成乐趣,当成享受的人。他们有了高层次的人生苦乐观,他们便总能享受到高层次的人生乐趣。
许多罪犯之所以沦为罪犯,就是因为他们觉得醉生梦死、吃喝玩乐是人生第一享受,学习、劳动是受罪。于是他们厌恶学习,严厉劳动,又拼命地追求低级的过分的吃喝玩乐,而他们靠的是坑蒙拐骗,偷抢。让这些人去学习,去劳动,他们当然会觉得苦不堪言。
反过来,谁想让勤劳的工人、农民、科学家、作家、画家、艺术家放弃劳动,放弃学习,放弃事业,他们反倒会觉得很空虚,很苦,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我跟家长谈心时,都反复建议,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对人民,对祖国有较大贡献的人,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活得意义、活得快乐的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转变孩子的乐观,逐步树立起把学习当成享受的苦乐观。
学习苦不苦?苦。正因为苦,学习的另一面才必定有甜,有乐。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一苦必有一甜,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难必有一易,有一舍必有一取。
我引导学生写《谈学习是享受》这篇作文,要求变换100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每位学生都可以写100篇不同的《谈学习是享受》。
背课文苦不苦?苦。但同学们编写《谈背课文是享受》,真的是享受吗?真的。背课文前,抵制了电视的诱惑,拒绝了玩游戏机的邀请,为找到勤奋的自我而产生享受感;背课文时,全神贯注,目不旁视,有一种超脱于低层次玩乐的庄严感,享受感;背熟了课文,记忆力增强了,知识丰富了,考试成绩提高了,家长高兴,老师满意了,当然更有享受感。
以此类推,《预习是享受》、《听课是享受》、《写作业是享受》、《演算数学题是享受》、《写日记是享受》、《写作文是享受》、《演讲是享受》、《读世界名著是享受》、《读伟人传记是享受》、《归纳知识结构是享受》每一个学科,每一项学习任务都可以从享受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
学生最不愿做的事,也许就是考试了。我偏引导同学们写《谈考试是享受》这篇作文,写之前,大家首先不回避考试的苦,然后从另一面去思考考试的乐。
有的说,考试前复习紧张,没有时间忧虑,没有时间烦恼,没有时间牢骚,痛苦减少了,享受当然增多了。考前的学习效率往往是平常的两倍,乃至三倍,学习效率一高,当然有一种享受感、充实感。
由于准备充分,考试时,一看试卷,觉得90%的题都很容易,当然越答越高兴,这时就有一种享受感。
考试完了,成绩公布,考得好,父母亲朋、领导老师都高兴,都赞扬,都祝贺,当然更有一种享受感。考不好呢?及时发现漏洞及时补救,以便下次争取好成绩,比起没发现漏洞,隐患越来越大,最终不可收拾来,也还是要好得多,及时有效地补救缺漏,对人生也是一种享受。
这样思考,这样分析,学习生活中最苦的差事考试,真的也会乐在其中,真的也能成为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我觉得要教育一个人,最要紧的是教育他树立高层次的享受观,把学习,把劳动,把干事业当成人生的第一享受。
人的享乐观不同,于是便成长为不同类型的人。
有的人把吸毒当成第一享受,于是他们成了吸毒贩毒分子。
有的人把赌博当成第一享受,于是他们成了倾家荡产也要赌下去的赌徒。
有的人把捞取权力和私利,欺侮老百姓当作享受,于是出现了林彪、康生、江青、王宝森这类官儿。
有的人把为老百姓服务当成人生第一享受,于是出现了周总理、彭德怀、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人民的公仆。
有的人把喝酒当成人生的第一享受,于是有了不顾廉耻的酒徒。
有的人把创造发明当成第一享受,于是有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发明家。
有的人把劳动、事业当作第一享受,于是有了孟泰、王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