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时,乃看烟花之时。今年元宵,我们一家去看烟花,不亦乐乎?
2月9 日晚,在目的地。那场面是相当壮观,尘土飞扬,人山人海,海枯石烂。每行每业的人都带着自己的家人,怀着好奇地兴致来看。我们去时有点晚,因为来到时,烟火已经开始燃放,烟花各式各样,让人难以琢磨。
看这个,如同下蛋烟花,烟花中的战斗机,一飞冲天;看那个,颜色不一,小贼,你以为穿上彩色斑点衣我就不认识你了?还有一个不慎跌入火盆,燃了以后如超高速导弹向月亮飞去,月亮也抖了三抖;这个烟花点燃后便引蛇出洞,一条细长的白蛇直插云天,嘴里好像言: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要把我弄出来,我还没睡够。还有一烟花可算完美无缺,担仍要求自己更快更高更强。还有一个烟花没被点着,心里也纳闷:想开车新车到手就给撞了,想洗澡身上打上肥皂没水了,想在耳边说悄悄话,假牙刮到人家脸了。有一个烟花开的漂亮挺骄傲,对旁边的烟花说:我姥爷姓毕。这个烟花只飞一点点高,原来它英文名叫小损样。
着各式各样的烟花已经进入了公主坟,但那亮丽的一闪却永留天空。
正月十四晚上,县里在体校操场举行焰火晚会。
晚饭后,我和爸爸去看焰火晚会。走在路上,人们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纷纷向体校操场赶去。到了体校,那儿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宽大的操场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到了最前面,人们都焦急的等待着,盼望着
七时整,只听砰、砰几声巨响,焰火晚会开始了。我抬头仰望,几条火龙相继飞上了天空,一会儿就绽开了一团团千姿百态的烟花,有紫色的、红色的、绿色的五光十色。有的像菊花,像牡丹,还有的像河边的杨柳、空中的云朵、水中的银蛇,美丽极了。操场北面,一股股喷泉拔地而起,汇成了一座金色的小山丘。操场南面,瀑布演化从数十米的高空倾泻而下,流光溢彩。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唐诗,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趣的是八个风火轮,点燃后喷射着火焰飞快的旋转着,真像是小哪咤神奇的风火轮,来给人们祝贺节日。
空中,烟花千变万化;地上,大人小孩欢呼雀跃。在电闪雷鸣、烟花盛开的夜晚,我度过了xx年欢乐、难忘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节的名字不但是一个称呼,还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哦!我有幸体验了参加摇元宵的过程,下面我来说一下吧。
这个元宵也有南北之分,俗话说得好南方十五吃汤圆,北方佳节吞元宵。吞元宵这话是这么说,可是这元宵还是自己品尝一下的好。我参与做的元宵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桂楂元宵就是桂花和山楂包的元宵的意思,做法是典型的北方摇元宵。
南方的汤圆是水糯米粉跟包饺子似的包起来的,而这个摇元宵却不是,摇元宵用的是糯米干粉。我先和我的小姑把山楂的核用长柄的勺子去了,十分简单,只需要把勺子的柄对准中间狠狠的一捅,再一旋转就可以轻松的把核取出来。然后用糖水煮,煮的很软了之后捞出来让糖水流干净,放入一个大瓷盆中和桂花一起砸成浆糊状,放到外边里冷冻一晚上。
时间如水,日月如梭。我们又来到了马年扯远了,拉回来。到了第二天了,从外边拿回来,打开塑料袋,里面的馅料已经仿佛果冻一般了。
我和我的小姑用勺子弄出一块块的馅料,放到塑料袋的薄膜上滚成圆球。一直弄了大概有三四十个吧。
这道工序做完之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那就是摇元宵!
我表舅抬出一个直径一米半的大笊篱,我和小姑把搓成圆球的馅料沾一下水就丢进满是糯米干粉的笊篱中,我表舅就拼命的摇晃笊篱。等到元宵不粘粉时,我和小姑在捞出来沾一下粉丢进去。一直沾了大概有四五次水后,本次制作元宵就宣告成功了。
元宵即将下锅时,我想起了一件事说:先等一下!我跑回屋子拿了一支没用过的毛笔,沾满了稀释的山楂酱汁在所有元宵上写了团圆两个字,等到酱汁被吸干才下锅煮的。出锅后,一个个洁白的元宵上面都用代表红红火火的山楂汁写着团圆二字。我跳起来喊道:团圆元宵出锅喽!
六年级:枫花落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