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小升初

关于游记的作文

《关于游记的作文》【第一篇】

永定土楼

XX年8月7日 星期三 天气 晴

永定土楼

怀着期待的心情,今天上午我们又来到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XX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主要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   

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土楼从外面看上去是个大大黄色泥土的圆形建筑。中上部才能看到有窗户。犹如古罗马的城堡。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   

说到这个土楼我还真是有几个谜团呢!1、土楼是用土做的,为什么它能防水、防火,还防震?2、土楼因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土楼为什么要到那么高的地方才有窗户? 带着谜团,我走进了被誉为土楼王的承启楼。 哇!承启楼好大啊,一圈一圈又一圈,好似一个巨大的迷宫,绕过来又绕过去。我们在土楼王的入口照了一张合影照,接着在等照片的时间里,我们听一位土楼里居住的居民介绍了土楼。叔叔说:承启楼是最大的土楼,它占地面积有六千平方米,居住在楼里的人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也因为这样所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为什么一二层都没有窗户呢?我很好奇地问。那是为了防止小偷强盗和动物的入侵。哦,原来是这样的。可是土楼就是黄土造的为什么还能那么结实还防水、防火、防震呢?这时候,叔叔又说了: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圆楼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为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也没有危险,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圆楼坍塌事故的发生呢。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厚实的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土楼内能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厚土可以保持适宜人体的湿度,太干时能自然释放水分,太湿时又会吸收水分听着叔叔讲这些我听都没听过的知识,我顿时觉得土楼好神奇啊!我真想在这里住住感受一下呢。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旅游,真的让我领略到了不同的建筑。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简评: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参观土楼,会去思考、得到答案,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希望小作者坚持这样的思考方式,这样对自己的写作也有所提高哦!

《关于游记的作文》【第二篇】

游"双峰山"

双峰山位于湖北省孝感市31公里处。那里主峰有两座海拔888米的山峰,故名双峰山。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孝感市东北部,度假区国土面积6016公顷,是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森林繁茂,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今天,我终于可以亲眼目睹这雄伟壮观的山峰了。在途中,古木参天,高大的树木遮挡着眼前的烈日,我们走在林阴路上,不知不觉就到了双峰山大门。只见门上从右到左写着双峰山。我们把车停在门口,就进去了。在里面看到了喷泉,喷泉形态各异。有的像花儿一样飘然展开,有的只冲云霄,我们见这儿不错,就在这儿照了一张像,妹妹们兴高采烈地差点掉到水里了。

没走多远,就看见一潭碧绿的湖水白云水库。这儿的水清澈透明,我们拣起石子向水里扔去,咚的一声,一颗小石子掉进了路旁的湖水里,翻起一层层绿色的涟漪,向四周荡开去,像姑娘们穿着的皱褶的绿色的连衣裙。

接着,我们上山了,哎哟,这山路可真陡,还是盘山路,沿着山峰蜿蜒盘旋着。一路上,鸟语花香,还能听到知了的叫声。好像在开心的迎接夏天的到来!我们顶着烈日,走在这蜿蜒的山道上,只听舅舅大叫一声:这山上还有野草莓,快给孩子们摘几个只见这些果子是由一颗颗晶莹的小果果聚集而成的,红艳艳的,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我们大家忍不住都去摘了几颗又红又大的,呵,别看这野果虽小,可吃起来甜中带酸,酸中带甜可好吃了。

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我兴奋地大叫一声,听见了群山的回音。还看见山对面像着火了一样,原来是一簇映山红,在绿叶丛中,分外好看。啊,太美了!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像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站在那里远望;有的像一只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有的像一座亭子立在那里再加上满山的树木碧绿,云朵在半山腰瓢动,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一路上,可多火车虫了,趴在岩石上,地上,有时还会爬到你的脚上。左一只,右一只,一不小心,就会把它给踩死。在山涧边,还有一些山泉,里面还有螃蟹了,我们还抓到了几只小螃蟹。

走了将近三个小时,我们才来到山顶,举目望去,眼前又是一幅奇异的画卷:层峦叠嶂漫无边际地向远处伸展,每一层的轮廓清晰分明。山峦的颜色由墨绿到天蓝,在视线的尽头,颜色最浅的那一层便融入了万里晴空,云山苍茫,令人心旷神怡!

双峰山一游,把我们带出了繁华的都市,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令人身心舒畅!

简评:景色的描写生动而有表现力

《关于游记的作文》【第三篇】

游抱犊崮

  枣庄是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南部。这里虽然没有非常有名的名山大川,气魄雄伟的名胜古迹。

  但是这里的一些景点,也可以使你留恋往返的。早上我们一家人,便开始出发了。对了,我先汇报一下抱犊崮的情况吧:

  抱犊崮被人们称为山东省的小泰山,是我市的八大奇景之一。又名天台山、楼山、云山。所谓天台山是因为山上有天台仙人修炼,因此得名。楼山是因为抱犊崮的崮顶像高楼,因此得名。而抱犊崮是因为传说王道士在以前时曾经抱着牛犊上了崮顶,而成了仙,所以取这个名字。抱犊崮现在又被评为国家三级景区公园,海拔580米,国家规定投资300元来促进抱犊崮的旅游业。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去旅游,那就和我看一看去吧!

  我们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来到了抱犊崮的脚下。看啊!抱犊山林那翠绿的林海,簇拥着绕着这美丽的山,像给抱犊崮穿上了一片美丽的绿装,惟有那崮顶露出白白的岩石,像一张白白的脸蛋。汽车穿过抱犊崮的大门,来到停车场前,我们下了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台阶爬了起来。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巢云观,观内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树龄有两千年了正观坐着三位仙人。传说,观后有座巢云洞,常有雾气飘出来。接着往前走,这一段台阶很陡,走一会儿就累了,何况还背着行李。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终于爬上来了。工夫没白费,我们又来到桃源洞,乡亲们给我们几把手电鼓励我们进入这个洞。我们拿着手电,向洞里走去。洞中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动内哗哗的流水声,但不知道在哪里。洞壁时高时矮,时宽时窄。有时要弯腰走,有时要斜着走。

  一会儿我们便钻出了洞,眼前出现的是一级级的台阶,好像没有尽头一样。台阶旁边的树丛,密密麻麻,看不见山体的形状。因此还要走多少台阶我们不知道,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先到崮顶谁赢了。比赛开始了,我们迅速的爬了起来,爬了几级台阶时,我们就累了。爸爸妈妈坐在石头上休息,而我有了多年爬山经验:“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胜利!”我又爬了一会儿,身上冒出了热汗,眼看爸爸妈妈就要爬上来时,我又爬了起来。我看见路边有一根树枝,正好当拄棍。

  有了拄棍,爬山就容易了,但是我发现,爬完一级台阶时,前面有多出了一级台阶,真的好象没有尽头一样。台阶越来越陡,都倾斜60度了,我实在不能再攀登了,我坐在阶梯上休息一下。

  忽然看见一位老爷爷,年过七旬。他背着重重的货物,一步一步的向上走去。他还鼓励我,接着向上爬,说着,向着尽头走去。我鼓起勇气,一步一步的向上爬,爸爸妈妈早被我抛在身后了,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崮顶从上方的树丛中露了出来,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我来到崮顶脚下,想着:一个海拔580米的小山就这么难爬,像那海拔1800米的黄山,1500米的泰山,1400米的庐山,人们又是怎么爬的呢?更何况那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呢?我体会到登山者的艰苦,和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永久的感动着我。

  这时,爸爸妈妈也爬上来了,他们看见我,对我说:“还没爬上崮顶呢,不算赢!”崮顶有楼梯,但是弯曲着的,很陡很陡。为了争第一,我鼓起勇气向上攀登,我望着垂直着的80多米高的崮顶,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但我还是上去了,走到中间,看见了上面有块巨石,好象眼看就要砸下来了。再看看下面万丈深渊,不禁瑟瑟发抖。最后我还是紧紧抱住栏杆才上去的。

  一上崮顶,眼前的壮美景色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陶醉,忘记了身上的疲劳:以前在平地看到的高山在现在就成了小丘。林海就像一片地毯铺在美丽的祖国大地上,公路弯弯曲曲像地毯上的花纹,远处那一片映着阳光闪闪发光的是周村水库。据当地老百姓说,从春分前20天到秋分后20天之间,如果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第二天再刮一场大风,把云和雾气吹走时,在凌晨三点就能看见东海日出的景象。

   在我们吃饭时,乡亲们主动为我们讲解抱犊崮的事情:“抱犊崮的历史悠久,还是一个军事要地。从太平天国洪秀全来到这里,有一个团的兵。后来,民国第一劫案也在这里发生。1923年5月6日,民国新编旅旅长孙美瑶以4000人的兵力劫持了正向北京出发的列车。车内有17个国家的贵宾,共21人。其中,有美国第三任总统的大女儿,也有英国首相张过伦也在车上。这案成为全国第一大新闻。后来三大军阀前来围攻,把抱犊崮包围起来,由于山上没有食物没有水,孙美瑶只好投降了,后来被两只火车头拉死了。经过三大战争,解放军占领了这里。”听了乡亲们讲的话,我感慨万千,抱犊崮历史真悠久呀,经过了沧桑变化。

  吃完饭后,我们下了崮顶。后来我们又去了罗汉洞、阴凉涧、一线天、凤凰泉等景点,太阳渐渐的落山了,伴着夕阳的余辉,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美丽的抱犊崮。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