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小升初

关于写给祖国母亲的歌的作文

《关于写给祖国母亲的歌的作文》【第一篇】

  建国60周年诗歌: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关于写给祖国母亲的歌的作文》【第二篇】

  建国60周年作文: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关于写好材料要高度关注审题立意的作文》【第三篇】

  小升初自考材料作文以来,加大了审题难度。笔者连续多年上六年级提高班语文,对此深有感触。笔者所在学校的六年级实行周考(每周一次统考!),每份模拟卷都是材料作文,每次都有不少学生离题,且离题学生未必都是差生,有的甚至是语文尖子。不要说学生,即便是老师,对每份试卷的材料作文该写什么什么不该写什么,也常常争论不休!相信这样的情况并非我校仅有,可能是所有学校的共性问题,只是命题专家未必清楚罢了。出于对材料作文加大审题难度过于为难学生、有失考试效度的深切感受,笔者撰写了《几种作文形式开放性之比较》(被中华语文网推荐为首页头条)、《小升初呼唤命题作文》(《教学与管理》通知等待刊发而一直不见刊发)、《小升初作文:莫让学生猜哑谜》(《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6期)等文章,呼吁小升初作文采用无材料命题作文或开放式材料作文,降低审题难度,不要用审题为难学生,因为作文主要是考表达而不是考审题。笔者人微言轻,呼吁肯定不会有任何作用,故现在仍然是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不能改变,只好适应,故笔者认为必须更加注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

  目前作文名称的使用比较混乱,常常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并提。其实,这些概念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而我中有你(参见拙文《关于几个作文名称的辨析》,中华语文网邓木辉博客)。因此有必要明确笔者所论述的范围:本文所指的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

  笔者不赞同话题作文无审题障碍的说法。相反,笔者认为,材料话题作文与材料命题作文一样,其立意既要受材料含义的限制,也要受话题或题目含义的限制,二者的立意范围都小于材料自拟题作文。下面用一道试题来说明问题。

  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求尝一口儿子亲自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叫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郑板桥已经咽气。他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是他对儿子的希望,也是他做人的原则。这则材料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以做人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800字以上。

  对这道作文题,如果拟定的题目是做人或怎样做人,所写的内容要点是做人要有爱心,做人要有孝心,做人要有诚心唯独不谈做人应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虽然所谈内容是在做人的话题内,但没抓住材料含义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能算符合题意,只能算偏离题意。即是说,这则材料话题作文不能单凭话题做人立意,不能只在做人的含义内作文,而应在材料含义和话题含义的双重限制范围内立意作文。对这个作文题,应根据自己的事自己干这一信息要点去谈做人才算切题。唯其如此,材料与做人的话题才是有机统一的;否则,材料是多余的。如果这则材料没规定话题或题目,是自拟题材料作文,那它限制性就小一些,开放度就大一些:可以从郑板桥严格教育儿子的角度立意,谈家长应严格教育子女可以从子女成长的角度立意,谈做人要自立自强,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总之,不要受话题作文无审题障碍错误说法的影响而忽视审题。一句话,只要是材料作文,都要重视审题,因为,审题不准,全盘皆输!

  那么,材料作文怎样审题立意呢?

  首先,读懂材料内涵,把握材料情感。哲理材料要读出哲理,寓言材料要读出寓意,漫画材料要读出漫画的讽喻义,图表材料要读出图表数字反映的问题和规律。还要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有的作文材料是中性叙述材料,无命题者的情感倾向,作文立意限制性小些;大多数命题材料暗含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暗含着命题者的倡导否定及爱憎褒贬,作文立意限制性大些。如: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这则材料对你有何启发?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这是一则哲理性材料,启发人们如何面对人生的小门。小门有象征、比喻义,可以指人生路上的障碍、坎坷,可以指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等等。从进出这个小门的人无一例外地承认让他们受益终身看,材料明显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性,即面对人生的小门,应该弯腰侧身;不然,就会碰壁撞头。再从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看,学院非常重视设置小门,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进出小门,教育学生学会弯腰侧身,学院的做法成效明显,很有意义,非常必要,命题者肯定学院的做法,提倡学院的做法。以上解读,基本上读懂了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基础,可使作文切合题意。如果对这则材料的哲理性、寓意性、比喻性不关注、未读懂,无视材料的思想倾向性,只是就事论事地谈论有无必要钻那个实实在在的门,或者批评学院设置小门的做法,那就审偏了题,必然导致作文跑题。

  其次,根据内涵及情感倾向立意。有的材料内涵单一,有明确的情感倾向,对这样的材料,只能根据其单一的内涵及情感倾向立意写作,如2001年全国卷的诚信话题作文;有的材料内涵丰富,无明确的情感倾向,可以多角度解读、多角度立意,对这样的材料,要选择最能写好的角度立意写作,同时兼顾角度的新颖性和现实的针对性。材料作文,其材料往往可以多角度解读,可以引出不同的话题,可以提炼不同的主题,这要同时考虑材料内涵及话题或题目的含义,在材料内涵及话题或题目的含义范围内立意,即围绕材料在规定话题或题目含义范围内立意。如上则材料,如果没规定话题,允许自主立意,则可以多角度解读,多角度立意。如:可以从学院做法的角度解读立意,肯定设置小门的做法,提倡设置小门;也可以从学员成长的角度解读立意,表达如何面对小门,提倡不怕小门,主张弯腰侧身通过小门等主旨。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驾驭能力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作。而如果规定了话题,比如要求以面对人生路上的小门为话题作文,则只能从学员成长的角度解读立意,表达如何面对小门,提倡不怕小门,主张弯腰侧身通过小门等主旨。一定不要为了创新而不顾命题者的情感倾向,与命题者唱对台戏,批评学院设置小门,反对学员去钻小门。

  再次,联系相关材料。相关材料能信手拈来,就能够做到行文顺畅且内容充实;反之,则行文不畅且内容单薄。因此,审题立意时要考虑自己对相关材料的掌握熟悉情况。切忌未考虑对相关材料的掌握情况而草率行文!有的考生行文半途而废、另起炉灶,就因为审题立意时没考虑对相关材料的掌握熟悉情况。课本就是内容丰富的材料库,学好课本,有助于作文。如面对人生路上的小门的相关材料,正面的有:勾践被吴打败卧薪尝胆灭吴复国;刘邦鸿门宴上唯唯诺诺后成霸业;韩信忍胯下之辱成一代名将反面的有:项羽自刎乌江,不能卷土重来这些,都出自课本。材料的经典型与新颖性是一对矛盾,选择材料,要兼顾经典性和新颖性,要处理好经典型与新颖性的矛盾。

  最后,注意定向表达。有的材料可以多角度解读、多角度立意,同一则材料可以表达多方面的意思。对这样的材料,要围绕立意方向和表达主旨定向表达,突出需要表达的意思,舍弃不该表达的意思。而无论是对作文题给定的材料还是对其他材料,学生在确定立意后,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定向意识,表达时不会取舍,不会提炼,往往将材料完全引用,不能突出主旨意思,甚至在无关主旨方面旁逸斜出,突出了无关信息,淡化了主旨信息。故审题立意联系材料时,应加强定向表达的训练。下面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说明:

  1。从赵王的角度立意:不拘一格用人才。定向表达:赵王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因蔺相如出身卑贱而不用,反而委以重任,体现了一代君王的用人之明,值得用人者学习。

  2。从蔺相如的角度立意:位卑未敢忘忧国。定向表达:蔺相如地位低下,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有难,他挺身而出且不辱使命。他,值得每一个位卑者学习。

  3。从做事成功的角度立意:智与勇,做事成功的双翼。定向表达:完璧归赵、渑池会,蔺相如都不辱使命,取得成功,而他之所以成功,不仅得益于智,而且得益于勇,可以说,智勇是其成功的双翼。

  4。从争面子的角度立意:该争什么样的面子?定向表达:国家的面子必须争,完璧归赵、渑池会,有关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争锋相对,争得对,争得好;个人的面子无需争,忍廉颇,避廉颇,只关个人的面子,蔺相如顾全大局,忍得对,避得好。

  此外,还可从缪贤为国举贤,廉颇知错就改等角度立意表达,不再赘述。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