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五年级

关于至窦文浩的作文

《关于至窦文浩的作文》【第一篇】

  窦文浩:

  窦文浩,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同位的时候,几乎天天打架呢。不过,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嘛。我俩就是这样,不打不相识。

  窦文浩,你给我去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绰号,比如:马铃薯、昕子、沙琪马,呵呵,也许,这也是你向我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吧。当然,我不会示弱,我也同样给你取了许多外号,例如:窦子、窦腐干、文子、浩子呵呵,其实,这也是我向你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哦,请你别介意。呵呵,不过,你也是总是光说不做呢,光说不做可是假把式哦,呵呵。

  窦文浩,我想对你说句话:我真的好想再和你同位一次。真的,和你同位我非常开心。因为你总是搞出一些令人发笑的动作,好可爱哦。而且你的脸也是软绵绵的,捏起来像棉花一样呢。哈哈,你如果看到这篇文章,会不会嘴巴眼睛鼻子都错位了呢?开玩笑的话,可别当真哦。

  窦文浩,我好怀念和你同位的时光呢,好怀念、好怀念。窦文浩,如果有机会,再过回那种整天打闹的同位生活,会是怎样的感觉,你说呢?

  此致

  敬礼

  写信人:马昕琦

  收信人:窦文浩

  日期:2012.2.28

云门山南路小学五年级:马昕琦

《关于至江莉莉同学的一封信的作文》【第二篇】

  江莉莉同学:

  你好!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同学,成绩也还算优秀,但是,我希望我能认识一位虽然远隔千里,却能共谈倾心的好朋友,所以,我选择了你,所谓: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内亲嘛!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一封信,成为一对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哦,对了,忘了向你介绍一下我自己了,我叫李林芳,来自广西,现定居深圳龙岗,今年已经十一岁了。我比较擅长英语和语文写作。记得去年举行了一场童话节的作文大赛,共有两个题目,我选完题目后,便展开思维与想象开始写了。过了不久,我写完了,结束时间也快到了,我又拿起作文再检查了一遍,以为已经写得很好了。叮铃铃,下课了,老师就赶紧一边维持纪律,一边将作文收起来,拿到办公室去批改。到了第二天,结果出来了,只见试卷下方写着:林芳,老师知道你努力了,但是,你这篇作文的题目和内容都叉开了,就像是兵分两路了一样。老师再教你两个如何写作的好方法:一是多多地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二是平时得要好好地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这样一来,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提高的。加油吧,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写好的!老师写给我的方法,我都认真的去做了。又一次的作文大赛来到了,这次,我拿到了二等奖,我很高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掌握好方法才行呀,你说呢?

  我从小到大就非常的爱好nglish,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和班上的一位女同学被老师和同学们推选去参加一个小学英语歌唱比赛。我们俩苦苦地练习了好久,在大赛的那一天,我们投入地表演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得到了一等奖。不知道你是否也擅长英语呢?真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英语交流了!

  真不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有点迫不及待了,好想看到你写给我的回信呀!期待你的回信!

  祝:

  身体健康!

  你的新朋友李林芳

  2011年2月27日

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五年级:李林芳

《关于至老师的作文》【第三篇】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升入了5年级,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踏着醉人的花香,迎来了第21个教师节。当无知的我们走进实验小学的大门,我们看见了您慈祥的面孔。是您领我们学会了加,减,乘,除。也是您领我们走进知识的大门,把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去努力,去发现,去探索;也许在什么时候,我们幼稚的话语可能伤害过您,可是您仍把我们当做您的一个个调皮的孩子。

  没有阳光就没有花朵,而没有教师哪会有诗人,文学家,作家,哪会有举世闻名的歌德巴赫猜想!多少次,我们看见您在认真的批改作业,您在细细凝视,一行行,一页页。在您没看完前您不肯离去。因为您知道那是孩子们的翅膀和台阶。这时当我们看见您,我们多想递上一杯清凉的茶,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有人说,老师是园丁,培育除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我觉得这话没错,您就是园丁,我们是春天里的幼苗,茁壮的绿叶上有您的汗珠,鲜艳的花朵上有您的微笑!不管您有多忙多累,您始终精神饱满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讲授知识。您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个良宵啊。您额头的皱纹刻下了千丝万缕的慈爱;您鬓边的白发记载着长年累月的辛劳。就像我们不会忘记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一样,也不会忘记您----我们的启蒙恩师。

  写到这,我们要对您说一句,老师,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天使!

  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桃李满天下!

  此致

敬礼

   全班同学敬上

   2005年9月10日

五年级:轻飘淡写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