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五年级

关于我与三字经读后感的作文

《关于我与三字经读后感的作文》【第一篇】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学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爸爸妈妈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妈妈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吃饭了,妈妈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五年级:郭政扬

《关于我与书本的故事的作文》【第二篇】

  我非常喜欢读书,读书就像在吃一顿美味的大餐。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像我的良师益友,教会我一个个人生道理;又像我的一对翅膀,带我飞进书的世界,感受书的美妙和快乐!
  我爱读书,从小时候就爱读书。我四岁的时候,每到月明人静的夜晚,我和妈妈便搭起小房子,躲在里边背诵《唐诗三百首》。你可能要问,一个晚上怎么能搭起房子呢?嘻嘻!其实小房子,就是拿几个枕头,搭在一起,把头伸进去,一座我和妈妈自创的小房子就完成了。每天晚上我们就躲在里边背诵唐诗,妈妈读一句,我读一句,没几天功夫,我就会背十几首诗了。小时候这样背诗,觉得十分有趣,十分开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读书!
  等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周末妈妈就带我去书店读书。常常一去就是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还舍不得走,妈妈还要喊半天,我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本,离开书店。在书店读书的时候,我东窜西窜,眼睛急切地寻找,拿上书马上就开始阅读。但完全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完全没有理解意思,乱读一通。直到上二年级那天,妈妈送给我了一本书《二年级的小朵朵》。我简直爱不释手,天天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读完一遍再读一遍,一点也不厌倦。这次我读的很仔细,明白了更多道理。这时我才明白:读书要认真,要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要知道作者是怀着什么心情写这篇文章的。
  现在,我依然喜欢读书。喜欢读杨红樱阿姨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冰心奶奶的散文集这些书让我明白很多人生道理,让我获得许多快乐!
  书是大观园,是万花筒,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探索书的奥秘,体验读书的乐趣吧!

五年级:曹玥

《关于我与书的不解之缘的作文》【第三篇】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从小就是闻着油墨味长大的。

  我家最多的可能就是书了。沙发旁,桌子上,床头前,到处都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的书。周末到了,妈妈问我:去游乐场?我摇摇头。去逛街?我还是摇摇头。去书各样店?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脸上乐开了花。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了,一到书店门口,闻到那熟悉的油墨味,我就会冲进书店,如饥似渴地读起了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只饿狼,贪婪地读着,转眼间,两个小时过去了。出书店时,我的手里总是会捧着三本以上的书。

  我四岁时,当我捧着一本厚厚的《一千零一夜》读给大家听时,大家都惊呆了,纷纷问:他不是不识字吗?不识字就不能读书吗?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这样问过。

  我的所作所为就回应了高尔基的那句活,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就是这样,我读书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天午饭,爸妈都吃饱了,只有我还在那捧着书看着。他们说他们要去逛街,让我在家,还叮嘱我一定要记得吃饭,我漫不经心的说了一个哦,便继续看我的书。他们从中午12点逛到了下午5点,回来时看见桌子上的饭菜丝毫未动,而我还在那看着我的书,我的旁边是我已经看过的、堆成山的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他像水和空气一样不可缺少。我的叔叔曾在送我的书上写道人因书而高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五年级:司友好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