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让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人间的关爱,父母为我奔波劳碌的身影,还可以看到残疾人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的一切
眼睛让我们看到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美丽的校园,鲜艳的花朵,每个人灿烂又美好的微笑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各种各样高科技的东西的出现,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这些东西对眼睛的伤害不可估量。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在开学到现在的这段短暂的时间里,他已经戴上眼镜了。
近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摘下眼镜,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不清,生活上带来很多不便。例如:近视的人不能报考一个职业飞行员.如果打篮球,玩着玩着,眼镜掉在地上碎了,就不能再玩,而且还要父母花一大笔钱重新配一副眼镜,非常浪费。但有一部分人仍然执迷不悟,不爱惜自己的眼睛,让心灵的窗户一点点摧残了。
但我们同样可以尽全力去保护自己的眼睛:避免长时间对着电脑,电视,手机,注意写字与看书的姿势,注意休息的时间,注意看书一小时后一定要往远处眺望或者看远处绿色的东西
我们要尽全力去爱惜自己的眼睛,因为我想让心灵的窗户倍伴我们度过快乐的时光。
六年级:雷玮妍
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乐,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生活在聋哑世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来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挑战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被马克土温称为十九世纪的两个奇人之一(另一个是拿破仑)。
读海伦凯乐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是和我读以前的所有的书的感觉都不同。读以前的书感觉有的是在教育我,有的是在看别人的故事,有的是纯粹的娱乐,可是这本书驱使我产生了一种心灵上和作者对话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海伦凯乐和我一起坐在一块草坪上,我闭着眼睛倾听她讲她的人生历程。我仔细的听着,并和她一起高兴,同她一起悲伤,听到极为悲惨的故事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的与海伦凯乐一起落泪。
这种感觉的产生可能和海伦凯乐的身体情况特殊有关,她对世界的感知大部分来自文字。我们是靠眼睛、耳朵还有电视、广播、图书来全方位的感知世界的,而海伦凯乐只能靠双手触摸文字来感应这个世界,靠对作者的心灵交互得到对世界的认识。甚至她早期写的小说都被人指为抄袭别人的,她自己也分不清是自己的想法还是抄袭。
还有一个感触是海伦凯乐这本书的文笔特别细腻,尤其是她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根本不象是一个生活在聋哑和盲世界的人写出来的,下面我引用一段:有时候,天才刚刚亮,我就起身溜进花园里,晨雾笼罩着花草。谁能体会到把玫瑰花轻柔地握在手心里的无限乐趣;谁能知道百合花在徐徐地晨风中摇曳的美姿。采摘鲜花,有时候会一下子抓到钻在花里的昆虫,我可以感觉到它们受到外界压力,举翅欲飞,发出的细微震动声。这样的文字我不说你会知道是出自海伦凯乐的手吗?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从书里得到最大的益处是坚强,无论我们遇到什么痛苦和磨难都不会比海伦凯乐遇到的更大,她一个弱女子都可以坚强的活下来,并且学会了说话(对于聋人已经很难,何况她还是一个盲人?),并且成为着名的社会活动家,为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服务。我们有什么权利抱怨这个社会,有什么权利虚度光阴哪?
六年级:夜影月光
我困极了,也很想知道奶奶的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于是我飞快的跑回了家,也许是太困了,也许是其它的原因,我回到家后,便一头扎进被窝里倒头大睡。
我睡得很香,不一会便呼呼大睡了,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我遇到了我的奶奶。
奶奶对我说:孩子,我给你的那封信你看了吗?奶奶笑了。我还没来得及看呢!奶奶说:那你不用看了,我来告诉你吧!奶奶娓娓道来,奶奶呀,希望你的身体棒棒的,快乐成长;也希望你可以好好当邮递员,这个工作是多么神圣啊!奶奶说这话时,我看见她的双眼直向远处望去,它可以让世间充满温馨,让所有人都可以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更希望你能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每一样事,不管它是人还是物,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你的老师,你要感谢它们并且感激它们。做人就是要这样懂得去感谢每一个人。我走了,孩子。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再见,记住奶奶的话。
奶奶,你不要走,不要走。我死死的拉住奶奶的衣襟,泪流满面地说,我不要你走,你要留下来陪我,留下陪我看着奶奶离去的身影,额有种说的滋味。
不要走,不要走我被惊醒了。是梦,原来是个梦。虽然我是在梦中与奶奶相见了,但她的话也都一句句地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我与奶奶相见的情形仍然想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每一幕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我会永远记住奶奶说的话,直到永远,永远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中学六年级:我的童年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