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广东省佛山市,那里风景最优美最好玩的地方当然是西樵山啦!所以来到佛山一定要去游玩的好地方--那一定是西樵山!让我带着你们看看我们树木茂盛,鸟语花香的西樵山吧!
暑假,爸爸带我们一大家子去西樵山玩。早晨我们就开心,兴奋地向西樵山顶进发。一场大雨过后唤起了漫山云雾我们穿云破雾踏上了山径。山路两旁杉竹成林。远远望去西樵山高插云间,就像带着白玉头巾似的,奇妙无比。
我们一边悠闲地骑着单车,一边有声有笑地欣赏沿途的景色,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仙湖,仙湖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有一条巨龙横卧在湖中央,好像要冲出水面,飞向天空,他是多么向往蔚蓝的天空啊!
出了仙湖就到桃花园。我们走进桃花园,只见桃花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粉红、白红、紫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带着那幽幽的花香飘落下来,亲吻着泥土。轻轻的轻轻的,一片花瓣落在我的手上,一直叫我把她带走,留下她那幽幽花香。
我们离开桃花园上了山顶,我仰望山顶峰上云雾缭绕,山经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下白点星星零零的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这让我想起了,北方的雪天。
终于到了山顶我环顾四周,莽莽苍苍的西樵山顶犹如可爱的小孩子在玩着躲猫猫,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地上的小草们伸伸懒腰,仰起带着露珠的小脸蛋,甜甜地笑着,在看看石壁非人间三字就觉得更加传神了。
我的家乡真美,我爱我的家乡。
六年级:林文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而我最喜欢西双版纳的竹筒饭。
竹筒饭是西双版纳的特色小吃之一。竹筒饭外表是青翠欲滴的嫩竹色,远看犹如一只青翠的竹萧,内部是雪白的糯米色,这两个颜色搭配起来真可谓天然之色,令人赏心悦目。
竹筒饭制作方法并不复杂。竹筒饭转选用香竹,依节截断,以节为底制成竹筒。然后,在选用洗净的上等香糯米装入竹筒,并不需装满。接着加满水浸泡若干小时,用泥和芭蕉叶封口,置火上捂烤至从竹筒口冒出蒸气十余分钟,这是米饭熟了,竹香也已渗透饭粒。就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竹筒饭就制成了。当你扳开竹筒时,竹香和饭香一起扑鼻,一定会令你垂涎三尺。再撒些儿糖,尝上一口,甜甜的,嘴中有一大股糯米香。竹筒饭柔韧适口,让人齿颊留香,食欲顿开。
有一次我刚拿到刚做好的竹筒饭,就被它浓浓的香气吸引了,于是,顾不得吃相,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直至吃的撑到腰都弯不下来了才停止吃竹筒饭。当我刚抬头时,不知为何,爸妈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一照镜子才知道爸妈大笑的原因。原来,我吃完竹筒饭后没有擦嘴,嘴边沾满了饭粒。从此,我为竹筒饭去了的可爱的小名粘粘筒。
听了我的介绍后,是不是流口水了?那就快来亲自尝一尝西双版纳的竹筒饭吧!
六年级:快乐笔头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个社团西溪小花篮社团,因为这个社团的存在,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件民间工艺品了。
西溪小花篮是西溪的纯手工的传统手工艺,具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西溪小花篮的品种有十几种之多,如花盆篮、元宝篮、圆篮、猪笼篮、发篮、提包篮等等,林林总总,美不胜收。
制作小花篮也是非常讲究的,首先要准备一些材料:找一些竹节比较长的竹子,用锯子锯成一节一节的。然后把外面的竹青刮掉,再破开成板子,最后做成条子、撕竹蔑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厚薄要均匀。准备好材料,就开始撕蔑、搭底、盘边、别口、塞口、做柄、染色、装饰等,经过这样的八道工序,一只精巧的西溪小花篮就完成了。
在六年级的时候,西溪小花篮社团代表西湖区参加了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开幕式活动,每次看到队员们娴熟的编织手法,参观的领导都连声夸赞队员们的手艺之高,更是要忍不住动手试试,亲手编一编这富有西溪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西溪小花篮。
愿西溪小花篮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六年级:廖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