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话叫做知足者常乐,自我从学完了语文书上《怀疑与学问》这一课,我就对这句话有所怀疑了。
在学习《怀疑与学问》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怀疑,同时也了解到了怀疑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怀疑知足者是否常乐。经过很多事例的验证,才证实了我的怀疑是正确的。
知足者常乐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为过,但我并不对他持肯定的态度,因为我认为知足者并不都是常乐的。陶渊明是一个很典型的知足常乐者,他很满足现壮,安乐的生活,但有些知足的人确笑不到最后。我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很久以前有两个人,一个有钱另一个确很穷,他们俩同时都买了个小官当,穷的那个人比较有志气,就想把官做大了,但是有钱的确不那么想,他觉得一天无幽无虑的生活挺好,就放弃了生官的机会,结果穷人做了大官,有钱的小官由于一些地方不公证,结果被那个穷大官给免了职。从这里就验证了我的怀疑知足者未必常乐。
还有一个我身上的事例,我就是因为太满足做一个中等生,所以导致现在的结果,连中等生都占不上,我觉得这完全都是由于我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满足于那点点的几分,失去了理想,没有了动力,失去了追求的信念。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壮,我们要拼搏,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成绩,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同学们去随意的发挥吧,新世纪需要这样的人才,让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争取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足常乐的人已经被淘汰了,知足常乐因此也成为了贬义词,所以不要让知足常乐这样的坏名声落到我们的身上。
栀子:木吉他的声音,你听?是小木屋的王子在为公主唱歌。
飞扬:栀子,你是那公主么?
栀子:不,我只是一朵小小的栀子花,渴望在青春中独立的飞扬。
青春中独立的飞扬。
栀子飞扬,在百花落寞处,独自飞扬,去追寻她的文学之梦。虽然渺远,却划过了整个苍穹,勇敢的向上逾越,飞扬。
风卷起一圈旋涡,栀子花艰难而欢乐的向上攀登。终于,身体脱离了地面,触及到了温婉的蓝天。为了梦想,栀子花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去寻那文学的古堡,因为那古堡她心底金色的殿堂。和一群同样挚爱文学的伙伴,共同奔向了深邃无际的远方。
栀子宁静、温顺,时常在阳光下静静等候微风把自己的香淳散落四方。但,她却从来未放纵过飞翔,只要风起,她就会奋力攀登,只为去寻那文化古城。至此,青春、生命都已显得微不足道了。没有人知道她为何热爱文学,何时爱上文学,只知道是文学丰盈了她一季的莲朵,经年如水的情怀,滋养了栀子秋荒芜的心。水样的年华有着条纹的梦和影,而栀子有的只是执著与热情。她只是想寻那梦与影的完美结合,或再加入一份纯真,再谱写一份真诚。也许这样的人生,对她就足够了。
飞扬的栀子渴望的无非是在广阔的土地上造就一方纯真的沃土,让同样渴望纯净的人来感受生的美丽与永恒。地是大的,而此刻,却在栀子的脚下。那么她就可以播种善良的种子,让生命因文学而开满璀璨的鲜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许栀子此刻飞得不高,也许哪天风停了,她就会坠落。但栀子依旧坚守着那天灭的信念,飞翔
栀子在空中划出一道绵长而美丽的弧线,我希望会越来越长,直到实现她的理想。于是,我开始了悠长而缓慢的等待,于是这个春季没有尾声!
一位老人支持栀子的梦想,一路为她弹奏古吉他。
栀子花落花开,舞姿零乱、欢快。
那是飞扬的青春,青春无暇的色彩。
我只愿你飘然而落,而后珍藏。共同守侯春日的来临,共同聆听落花舞动的声音
那如栀子花开;那如落花飞扬!
栀子花香,漫上芬芳,你的似冷似热,让我无法隐藏。晶莹的雪花,为我祭奠有你的伤。看海天一线,为何触碰又如此迷遥。白云悠悠,你是不是天空?花朵绚丽,你是不是绿叶?泉水叮咚,你是不是石?你的冷,让我丢掉一切,去刺痛我的心。你的热,让我没理由地收拢所有。泪滴露芳,笑含露芬芬芳滴涵,泪滴含笑晶莹的泪珠,笑颜如花地漫下。栀子花开了,雪花落下了,还有什么?想起那天,栀子花在朦胧的雨露中盛开。想起那天,雪语脉脉芬芳整个年华!
高一:123我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