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茫茫
这世间究竟何真何假
海中一粟
在世间怎样才能发光
也许
这天地间不存权与利
怎几无奈
又往何方
高一:公孙霸岚
时光荏苒,转眼十七岁的暑假即将来临。小升初、中考、高考,都要在这个暑假前拉开帷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年又过去了,犹记得去年的愚人节比今年的过的疯狂;记得去年的清明节没有去烈士林园,而今年去了;记得去年为提高体育成绩的魔鬼训练
初中三年里,初一初二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大波澜。到初三时,因为两校的合并,我们又重新分了一次班。还记得刚进班时,您望着我们一张张陌生的脸;有些局促不安,表情淡淡的、似欣喜、又似慌张。等我们做齐了,您开始所有班主任都惯用的开场白自我介绍;带着颤音,还稍有点结巴。不过,我很喜欢您。
军训的第一天教官就给了我们个下马威我们绕着400多米的操场跑了十来圈,教官才姗姗而来。炙热的太阳下我们流着汗水默默的训练,这是您总会过来对教官说:别让孩子们累着了。是啊,在您的眼里,我们都是您的孩子。
军训结束没几天,就开家长会了。您要求我们各组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办黑板报。有几个组的人都跑了,我们组留下三个人办报。您给我们剩下在教室里的几人都安排了任务,就出去了。您给我安排的那个黑板有些高,我踩着凳子才够得到。我用小组长的职位欺负我们组那个高个子同学,试图让他来办这个黑板报。您正好在这个时候进来了,您说:做人要有担当,一个没有勇气担当的人不会有大成就。您当时接近冰冷的声音惊醒了我的心,让我永远记住您的这句话。
上课、锻炼、补课,日复一日的进行着。您会在我们都很困的时候给我们放首歌,让我们睡上三五分钟;您也会在闲暇之余给我们念有同学写的好的作文(我一直都记得您念我写的《我想握住你的手》时的情形,让我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您也曾让我们每人都写篇送别诗,还装订成册,叫《柳芽》;那正是个柳树抽芽的季节,也喻示着我们正是成长的青春年代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些时光依然历历在目,那些年代的爱恨交织依然在我心中泛起涟漪。很高兴,当我把回忆道完,是的是掌心,而不是眼睛。
在这青春的年代,谢谢您包容我们的不羁。
后记
高一:醉卧沙场
我想,我可以读懂肖邦。 似乎是有些自大的话。我本平凡,而他,谈吐文雅,星光环绕,我与他,天壤之别,一条湍急汹涌的急流横跨我们之间,我又如何读懂他? 肖邦的光环源于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故园是他的精神寄托,自然地,他的音乐中融入了他对故园的爱,而他的音乐,也因他坎坷的经历,拥有了不用于故园的朴素的另一种激昂的特点,展现出了另一个肖邦。 肖邦对于音乐的敏感程度,我不曾拥有;他坎坷的经历,我从未体验,他如此热烈的爱国之情,我自愧不如如此而言,想要读懂他,似乎难于上青天。只是,他能够在音乐上有如此高的成就,定是因为他对音乐的不懈追求,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因而,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可以读懂他,至少能明白他对艺术的执着。 起初,我并不理解一个音乐家为什么能够为了一个音符废寝忘食,不明白一个画家为什么能够为了一块色彩忘我工作。总以为他们的行为过于疯狂,非常人所能理解。 一次偶然,我注意到了房间角落里那个落满灰尘的画板,它孤寂地躺在地面上,不声不响,似乎是被抛弃后无声的抗议,陪伴它的,只有一支笔,一块橡皮,还有一幅未完的画。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碰它了。起初,因为一时兴起而报名学画,却在中途放弃,本以为已经不再对之感兴趣,却不想再次拿起画板的时候,竟有种莫名的兴奋,就像与久别的好友重逢一般。 重拾画板,便不愿再放下。繁重的课业并不允许我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美术上,我便对每一个长假充满了期待,因为只有那时,才可以尽情享受绘画的乐趣。学习之余,我也会欣赏一些名家作品,徐悲鸿的《奔马图》,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炫丽的色彩中,我仿佛感受到了作者或澎湃、或素雅的情感。美术,似乎已融入我的生活。 有人问过我:连续三、四个小时一直在画画,不会烦躁吗? 我笑答:怎么会觉得烦,画完一张画,会觉得很快乐。在绘画时,完全不会想到其他事情,只一心扑在上面。 绘画,确有这种功效,让人抒发情绪,我可以在生气时,涂鸦出血盆大口的狮子;可以在开心时,描绘出春暖花开的景象;可以在烦闷时,随意在纸上涂画;就算是一只笔,也能供我在无聊时随意把玩。 之前的疑惑似乎得到了解答。艺术,真的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一个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过程,却也是一个充满收获的过程。收获快乐,收获美。 从未敢将自己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相提并论,但确是能够通过那些艺术创作品与创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艺术,是没有界限的,不是吗?即便是平凡人,也可以享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