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去
随着琵琶轰然落地,我清楚的听到一声怒吼。
就这样,我被罚至松州
寒风又顺着一座座山从北边来了,我站在军营中看着那被烟笼着的月,想起久别的父亲:
那夜,一样的烟笼着的月,我依偎在父亲怀中。
涛儿
爹我答应着,调皮的用手去够父亲的胡子,但看到的却是父亲眼中隐隐的哀伤,我的手悬在空中。
答应爹,千万不要和官场牵上关系,那是最黑暗、最龌龊的地方,也是最险恶最能吞噬美好生命的地方爹看着我,复又问道:好吗?
我说不清为什么心中怕了:爹爹,怎么了,你不也在做官吗?
爹没回答我,只是拉起我的小手,一再说:答应爹吧,答应爹我似乎感到有液体滴到了我手上。
寒风掠过,打断了我的思绪。
为什么会是这样?想起多年的乐伎生涯,看着满山的秋怨与辛酸。山无语,水亦无声,黑压压一片寂寥,同我一样,心中苦闷无人诉。
还好有诗让我唱:闻到边城苦,而今到始知这山似有灵性我哭了,毫无顾忌的伏在冰凉的石头上。,风愈加紧了、大了、以至于咆哮起来。
守城的军士像是听到了我的哭声,议论起来。
韦大人也真是的,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放在军营里干嘛。
也就他干得出来,这姑娘怎么得罪他了?
听说她是大人府上一个乐伎,因为和段大人眉来眼去的,韦大人吃醋了吧!
我们,我和段文昌?哭声止了,我苦笑了一下。我,不过是个乐伎。
不是,还有锦江吗?我于是洗了洗在这灯红酒绿间溅在衣上的泥点。出钱脱离了乐籍。
秀丽的锦江上,晨光熹微中,隐约有一朵婷婷的荷花正在使劲绽放,挺立的花瓣上还挂着泪一样的水珠。我闭上眼,嗅了嗅,竟还有丝丝缕缕的清香在肺腑间游走。
(二)
春又来了,我推开窗子,尽力呼吸清新的空气。群芳吐蕊,莺飞燕舞,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青春的音符,焕发出无限生机。
涛姐姐
我回过头,只见小莺手里拿着一卷书画,走过来伏在我耳边神秘的对我说:我有个好东西给你看。
我轻轻打开画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映入眼帘,我痴痴的念着。往下看署名元稹。
小莺摇了摇我,问画好看吗?
我顾不上赏画,拉住她:好妹妹,告诉我这画哪儿得来的?
是元大人,他给刚过世的妻子画的,我借来看看。你倒是告诉我这画好看不?
好看。我应道。
心中却想,元稹又一个情种。
小莺把画拿在手中看了一会儿便拉我说:涛姐姐,元大人就在外面,陪我去还画吧。
我便随她出去了。
只见那座小桥上,一个男子轻摇着纸扇,一袭白衣胜雪,身形矫健而面容清秀。
这是他指着我问。
元大人,你怎么连这文妖女校书都不知道呢?小莺俏皮地说。又拉拉我的衣袖,小声道:快问大人好。
我已是看呆了,世上竟有如此这般的男子。
他也一样痴望着我。
我们就这样站了许久,直到被小莺一句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打断。
就你话多。我拉了小莺一下。然后对元稹说:大人,请原谅小女子无礼。我转过身,生怕元大人看见我羞红的脸。
以后,他便天天来了。
我和他在花园里扑蝶,笑着让他插一朵花在我头上,我喜欢他像父亲一样叫我涛儿。
毕竟我孑然一身,无所傍依。
转眼又一个春天,这一天他满面喜悦的来。
涛儿。
他变戏法似的,从手里拿出一根金簪与我戴上,将我拉到镜子旁:好看吗?做我的娘子吧。我脸上顿时浮起幸福的红晕,轻轻点了点头。
他喜得拉我跑到屋外,大喊一声:娘子。
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漫步在花园小径,任梨花般清香的雨滴亲吻我们的面颊,彼此想着要爱对方,却不知道这只是爱情的回光返照。
终于那个冬天,他走了。
我只知道,他娶了高官裴士自之女裴淑,后又纳妾安仙嫔
事业、出身、舆论、家庭他会有一万种理由。
那个冬天,异样寒冷。
没有了。我看不到他吃我做的菜时脸上的满足;看不到他为我谱写的词曲;看不到他手拿折扇出现在门口
我在心底默问:元稹,你知不知道我是以命相许,似瀑布般义无反顾的爱你
不,我不信。
你送我的花,我都留着,画的标本集了满满的一箱子。你要走,为什么不告诉我;你要走,为什么送我金簪,许诺娶我。
又一个春到了,我却见不到欢乐与生机,整个世界仿佛都是阴沉的,雨连绵不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群莺空啼却不见蝶飞。
他终是没有再来。
我只是痴痴的等,一年、两年、三年十年,任如玉年华在寂寥中老去,我只是天天唱着: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我只是想为你再唱一曲,就只是一曲也好。
庆阳一中高一:梁博
一个破罐滚落的声音在一条昏黑的小巷里响起,一路碰击着凹凸的地板,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在静巷里格外突兀。而后碰到一块较大的石块,噔的了声,便停住了,没了声响。一朵厚云飘过,遮住了圆月。
在巷角的黑暗处有些动静。有爪子抓东西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就平息了。喵的一声,一只浑身全黑的猫至黑暗走了出来。那种黑,像人类眸子的颜色。它忽然偏下,抬头望天,云开见月。小猫的眼睛,是墨绿色的。月光照进眼睛,里头似翻滚着红色。一眨眼就消失了。它又喵了一声,低头跑走了。
在一家酒吧里走出一个身穿长式风衣带渔夫帽的人,他在门口驻足,看了天上的圆月一眼,晕黄的月边镶着一丝红潮。一阵诡异的风吹过,月亮又被云遮蔽,没了身影。他攸地打开伞,从灯红酒绿慢慢地走向黑暗。
深夜的街道上没有行人。那阵诡异的风吹过这条街,路口那盏街灯咯吱咯吱地闪了两下,又恢复光明。天突然飘起一阵毛毛雨,这雨虽小,但惹人生厌。
那只小猫在行人道上走着,四处张望,寻找着可充饥的东西。它仔细地摸索,显得十分耐心。这边没有,它决定到对面看看。小猫走到斑马线上,看着交通灯。有过几次同胞被车撞死的经验后,它便懂得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交通灯。它也曾经被车撞过,幸好只是左褪受伤。它在司机的咒骂声和刺耳的喇叭声中一觖一拐地走开。街上的人没有一个肯帮它。它是野猫,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会爱惜自己。这个事实它是知道的。
虽然这时街道上没有车辆,但它还是决定遵守交能规则。它是能等待的。
这时对面有个撑着黄色雨伞的女孩,也在等着换灯。她低声地哼着小曲,左脚在打拍子。绿灯亮起,他们同时移动。这时一辆汽车闯红灯向小猫冲了过来,车灯照到正在过马路的小猫身上。它喵了一声。
在即将撞上的一瞬间女孩冲了过来,把小猫扔开,自己却被车子撞倒。身体飞了起来,然后像花瓣一样坠落。车子终于停了下来,车灯闪啊闪着,车前的玻璃被刷了两下,发出声音。干净的玻璃一会儿后又被雨滴弄朦。那车停了一会,又发动起来,转了一条道,一溜烟地开走了。丢下那个女孩在雨中。一股股鲜血从她的身体流出,和着雨慢慢散开,像一朵盛放着的樱花。
小猫撞到了灯柱,但没有受伤。它走到女孩身边,喵了几声,没有回应。它就开始舔女孩脸上的鲜血。四周静悄悄的。雨无声地下着。
不知过了多久,血不再流了。四周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一个身穿长式风衣带渔夫帽的人撑着伞出现在街道上,他望着女孩的身体,说:她已经死了。声音是女声。
小猫抬头望着她喵了一声,又低头舔女孩的脸。
你喜欢她?她说,同时伸出左手食指指向小猫。
小猫喵了几声,突然懂说人话。它说:她是为了救我才死的。她是第一个给我温暖的人。
你是一只奇特的猫,懂得很多。
我是来带她走的。
小猫微抬了抬头,黑夜中墨绿色的眼睛微眯。
那人沉默了片刻,又说:想救她吗?
怎么救?
一命换一命。把你的一条命给她。条件是从此以后你要跟着我帮我做事。
我给了她,她就是能活是吗?
是的。你有九条命。给她一条命后你们两个都不会死。
那就来吧。
这时月亮又被掩去了光华。那人笑了笑,挥挥右手,那路灯呀吱呀啊晃动了两下便熄灭了。顿时整条街黑了起来。她又伸出右手,五指并拢,手心朝下。街道上突然亮起一阵光,然后又消失了。
那朵云又似知晓地离去,月亮又出来了。月光照亮着地面的事物。
那个女孩爬了起来,然后单膝跪下,说:主人。
那人不知从哪里变出一条黑袍子,让她裹上,然后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仆人。以后叫我老大吧。
她抬起头说:是。老大。眼珠竟是墨绿色的,月光照进眸子,里头像翻滚着红色。一眨眼又消失了。
那人转身说:我们走吧。
她低头望了望地上倒下的猫,那曾是她的身体。虽然她不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但她也不问。她的性格是沉静的。
她只是有点担心那个女孩。
那人似知道她的心思,说:她不会有事的。我把你们两个的身体互换了。只要你不死,她就不会死。
她听了这句话后,便安心了。
那人突然停下,转头对她说:我该给你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无所谓。
那就叫小无吧。过了一会她又问:你喜欢吗?
她愣了一下,有点腼腆地回答:喜欢。
那就好。
这时一阵刺耳的警笛声在耳边响起。原来那位司机离去后良心不安,打了个匿名电话。警车和医护车开到了现场。但他们除了看到地上有一滩血以外,什么也没发现。
天不知何时放睛,月亮依然皎洁。星空灿烂。无声无息。
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实在使我惊讶。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中庸被赋予不讲原则的意义是为批孔而曲解其原意而来。现在很多人非常善于以蔑视的口吻批判孔孟之道而显示其思想的先进性,然而他们对孔孟之道的知识,又完全依靠道听途说而来,全不去研读孔、孟的着作,实在可怜得很。
不研读孔、孟着作而谈孔孟之道,就难免闹笑话。譬如我见到几种白话《论语》读本,评价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和愚腐的虚伪。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望文生义之谈。
孔子主张不用鱼网或以大绳多勾的方式捕鱼,是因为这样的方式已经超越了维持生计的限度,而是以渔利为目的了。孔子说的宿鸟,绝非仅指落在树上的鸟,而是指在巢穴孵化幼鸟的大鸟,大多鸟类是为繁殖后代而筑巢。避免射杀繁殖期的大鸟,可以避免殃及幼鸟,保护鸟类的繁衍。孔子这一论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至今也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利益的欲望是无限的,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如果现在的人们懂得孔子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就不会出现捕捉鸟的粘网和捕鱼的绝户网了。当现在的人们大声疾呼保护鸟类和鱼类自然资源,使之减缓灭绝过程的时候,人们可曾想到正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圣人的教诲以至面临如此灾难的这一层?
所以我又想道,要体会哲人的思想,首先应当具备对哲人的崇敬态度;要和先哲对话,首先要具备面对先师的敬畏心理。否则是难以得到先辈哲人的启示的。孔子被千年百代尊为圣人,自然有其中的道理。所以,要理解孔圣人的思想,要读懂他的着述,首先要具备尊敬至圣先师的敬畏心理。
比如说,对《论语》学而篇的解释,从严谨学者的注解到皮毛潦草的白话读本的翻译,历来解释为孔子说了互不相关的三件事:一件是不断学习很高兴,一件是有朋友来访很快乐,一件是人家不理解我,我不怨恨。但是,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圣人,是不可能在一篇谈话中语无伦次地讲述互不相关的三件事情的。孔子的学生既然把这三句话放在一篇中记录,那么,它所表述的就应该是一个连贯思想的三个层次。
当我们怀着敬畏的心理,面对这位至圣先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悟孔子这篇谈话的连贯意义了:不断学习钻研,就会产生新的思想观点,这难道不是使人非常高兴的事吗?当有人知道了我的思想观点,从很远的地方来和我切磋交流,这不是使人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当有人有不理解、不赞同我的观点的时候,我不恼怒人家,这难道不是君子风度吗?这是体现孔圣人忠、恕观念的连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