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一

关于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作文

《关于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作文》【第一篇】

  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作者本人,当他处于另一处境遇,眼前所见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

  读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象如丝的细雨,轻轻地沾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缓缓地,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它六角形的每一个尖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而皮肤如泥土一般,以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的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地,你身体的每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守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浸入了你的身体。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个孤零零、硬邦邦的个体吗?我们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淳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纵欲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粝的现实吞没。是大自然充满善意、胸襟博大的母神,拯救了他们在人世间伤痕累累的身躯,然后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摩平息了他们内心的愤世嫉俗的怒火。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如果不是听从了上天的旨意,一心一意地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

《关于同过去道一声珍重,再见的作文》【第二篇】

  不知何时,夏的脚步已渐渐远去,秋天夹杂着些许萧瑟之风漫步而来。它是象征着过去的初中三年结束,而崭新的高中画卷要打开吗?
  是啊,依稀记得几个人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一扇门,几个人用同样的目光,跟空荡的教室说再见。那个夏天,我们一起挥洒汗水奔跑在偌大的操场上;那个夏天,我们写下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作为留念;那个夏天,我们流下依依不舍的泪水,任其肆意而下......
  如今,我们分别了,坐在窗明几净的新教室里,拿着留有淡淡墨香的书本,心境同三年前有何不同吗?我想,这大抵是类似的吧。毕竟,谁人愿意分别,感受离殇呢?可这却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唯有将曾经过往埋葬在那校园里的梧桐树下。似乎我们都是拿得起,放不下的人,虽埋了过去,却又时不时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既如此,那何不落落大方,把这些当作美好的回忆,永远放在心中呢?
  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绝不会四处流浪,而是寻找新的停歇之地,愈发充满活力的生长!现在的我,只想同过去道一声珍重,再见!

高一:张如溪

《关于同情心的作文》【第三篇】

  他,只是一个农村人,一个偏远山区的电灯也没有亲眼看到的普普通通的种地人。

  他,过着将将就能糊口的生活。但他不觉得他过的生活有什么不好。毕竟,他所认识的人都和他过着同样的生活,

  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城市。

  他用敬畏而又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城里人、城里那似乎冲破天的建筑、以及城里的一切。

  而城里人也用同情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打量着他那件烂的不能再烂的棉袄,他那充满污垢的脸,他背的那个似乎已经绝迹了几个世纪的麻袋,以及他的一切。

  走累了,饿了。

  他猛然发现一个大桶旁边有许多白色的盒子,而有些盒里还有一些他过年才能吃到以及想都没有想过的饭菜,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吃了起来,心里十分惊讶,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呢?

  而旁边的城里人,惊讶,更多的是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这在他们的眼中,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

  困了,他把麻袋垫在头下睡着,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在家乡他总是美美地这样睡觉。

  终于,一个小女孩再也看不下去了,把自己的一元钱放在了他的饭盒里,于是,其他的人也纷纷解囊,不久,钱就堆满了。

  他醒来后,惊讶不已,在他惊讶时,居然又有一些人把钱扔过来。

  天呀!原来睡在这里人们还会给钱,这简直不可思议,他困惑的望着人们,数了一下,他吃了一惊,这足以他半辈子的收入。

  在几天后,城市街头,便又多了一个乞丐。

汉寿二中高一:wasd1055147313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