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信?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理想能够实现得一种心理状态。有人说自信是自负的一种体现形式,可以藐视一切。
我不能扭曲别人的观点是对是错,我只能说我不是这样认为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连任选拔时,由于第一任的卓越成绩,是本次最有希望登上总统职位的。但是由于前几次失败的经历,他对自己不自信,于是派人到对手所住的宾馆里捣乱,污蔑对手,使其信誉度降低。如他所愿,他成功当上了总统。但事后调查在此事时,他又派人进行层层阻挠,妨碍调查工作,以掩饰事情的真相,最终又不得不辞职。着名音乐家小泽征尔曾有这样一段往事,在一次大型演奏比赛中,弹奏中的他突然发现一种不协调的声音,起初,他认为是奏乐师的失误,于是只好重来一遍。但是到了那个地方那个不协调的声音仍然出现了,他站出来对评委们说乐谱有问题。德高望重的评委们一口咬定乐谱没有半点问题,正当众人要叫骂小泽征尔时,评委走上前紧握小泽征尔的双手,面向观众郑重的说道:你,小泽征尔就是本次比赛的冠军。乐谱确实是错误的,这是评委设置的一个考验众选手的圈套。只有自信的人才能通过考验,而小泽征尔便是那个自信的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便是自信者,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才能战胜对手。一开始便抱有失败的心理,你又怎么会胜利呢?对自己冲满自信你才会走向成功!
高一:常晓亮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首诗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这是伟大诗人泰戈尔写的《飞鸟集》。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古时的人们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没有自行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等交通工具也没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他们有的只是一双脚,他们无论到哪里都只靠双脚走路。他们到某个地方也需要特别长的时间不像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距离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已不复存在。
古时人们有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的距离,两个相爱的人在每天望着波涛汹涌的湖水深深的思恋着对方,他们有至死不渝的承诺,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未来。虽然相隔千里,也不会因距离的远近而放弃等待。
最遥远的距离夜夜不过如此,只是人们心中的距离而已。只要我们跨过心里距离这道坎还有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呢?我们总认为上一所好的大学是我们这种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人永远想不到的,总认为距这样的学校有很大的距离,是我们够不着的,但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距离只要你想做任何距离都能跨过。
最遥远的距离不过是心里的距离,心里害怕这件事而不敢去做,从而感到很自卑感到这件事距离自己很远。我们应该勇敢的跨越心里的畏惧,没有遥远的距离。
湖北荆门荆门市第一中学高一:1512510142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篇》中的一则故事:
当初晋元帝突发奇想,想要考一考身为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他把司马绍叫到榻前,问他:长安、太阳哪个更远?他想了想,答道:太阳。我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晋元帝大为诧异: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出人意料地与众不同。后来,晋元帝在朝廷上和大臣们提到了此事,又问司马绍:太阳、长安哪个更远?司马绍不加思索地说:长安。我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环顾四周却看不见长安。
作为一个有科学常识的人当然知道:太阳离他的距离要远远大于长安理他的距离。所以他在第一次回答时答了太阳。但他的第二次回答的答语更富哲理长安看似比太阳离他更近,实际上在他的心里,长安是重要城市,地位比太阳要重得多,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他才会说太阳近而长安远。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最遥远的距离是物与心的隔阂(当然也包括心与心的隔阂)。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就像庄周梦蝶一样,人与蝴蝶本是毫无瓜葛的两样事物,它们看上去相差甚远。但在庄周心里,物我之间,已经到了相互依存的地步了。正如道家所言:万物即我,我即万物。这样,遥不可及的两件事物通过心与心的交通,最终划上等号了。而就连庄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了。其实在这时,庄周与蝴蝶之间毫无差别,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了。
有人说:还在不断扩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要说:都不是!倘若你心系宇宙,无垠的宇宙就在你心里;倘若你心系逝者,你就可能幻想他/她就在你身边,哪还有什么距离可言呢?抑或你能够理解一个人,即使他/她不理解你,早晚有一天,他/她也会明白的,又怎能成为最遥远的距离?我觉得: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的隔阂。
心与心的隔阂,并不是指某一方不理解另一方,而是指彼此之间的不理解。比方说:你的心里想着一个人,你能够理解他/她的心,但他/她却不能理解你的心,这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我不能理解你,你也不能理解我,两个人没有丝毫的共同语言(或者说两个人刚认识,对对方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两个人就算面对面的站着,心中也充满着冷漠。假如这两个人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说心灵逐渐相通),距离也就逐渐缩短。最后,距离有可能就消失了。其实,自然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距离就在你的心中。
当年,蔡邕哭董卓得罪了司徒王允,被捕入狱。蔡邕知道这次幸存的可能性很小了。他捧出了宝贵的焦尾琴,弹了起来。蔡文姬从琴声中听到了父亲有死难当头,伤恸五内,五脏欲裂。蔡邕事先并未告知文姬其死难,但凭借着父女之间特有的心灵感应,她还是听出来了。她们之间没有距离,心灵相通,所以没有什么秘密瞒得住。
总之,距离是具有可变性的。没有最遥远的距离,只有心与心的隔阂。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物与心的距离。只要心灵相通,距离自然也就消失了。
福建省仙游县第一中学高一: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