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也是一个学期的终点,为我们永远也找不回的青春画上了句号。
回忆一下整篇文章,里面的文笔有好也有坏,各种杂七杂八的混在一起。让我觉得能看下去也着实不易。
想想,我这个学期的青春,的的确确像那沾了酸粉的彩虹糖。
我一个同班同学,说不上长得有多好,但是人品的确够烂。至少我身边这些明眼人是看得懂的。我一个睁眼瞎,要不是之前与她一起乘车上学,也不会如此的看透她。我们暂且称她为J
刚开学,特想找一个离着近的人一起坐车上学,在新班群中一喊,果然找到了邻居,这孩子就是J。
我向来大脑简单,猜不透人的想法。人心隔肚皮,谁也不敢确定自己看懂的就是一切。所以,我一直对这种事情敬而远之。
我每天都和J一起乘车,每天都能听到她在车上嘁嘁喳喳。抱怨着各种人。
但是你要知道,一个人能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就一定能在别人面前说你坏话。
我虽然不聪明,但是这道理我还是懂得。每当J说完一个人之后,问我你觉得他怎样?我都会给些朦胧的言语或者我就笑笑不说话。对于这种背后使刀子的人,最好的方法便是装哑巴。
她是个虚荣,嫉妒心强,欺软怕硬,恃强凌弱的女生。所谓的好人缘也不过是溜须拍马做牛做狗积攒出来的。人家对她大吼大叫,她就要受着。这对于我,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后来我和她闹掰了,原因很简单,我忍了她许久,我朋友们也忍了她许久。我那朋友不像她一样卑下,人缘却是极好的。一顿教育,倒是将她老实了不少。现在想起来,倒真是自食其果。应了那句话:你现在做的每件事,都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影响。同时也告诉我,多行不义必自毙。
入学以来各科第一,没有一处不是J激励着我。天将降大任于我,必先不让我好过,然后像圣贤一样发愤。现在想想,还真应该感谢J。
高一:叶蓁
地方,还是那个地方,走过羊肠小路,两边是一排排青砖灰瓦,一课不知有多少树龄,至今我也不清楚他是什么品种的树,在这条狭长的小路里舒展着自己的枝叶,阳光透过绿荫,散射这点点金光,遮住炎热,每到秋天,树上就会结满红彤彤的果子,不好看的果实,常常因为太过沉重而落下,于是地上被染上一团团红色的汁液,有的时候,一辆自行车从他的身上压过,那红色的汁液就被车轮一直带到离母树很远很远的地方,路上只留下那片支离破碎的红色,被碾碎的果实,灰黑色的泥土,汇合在一起,使得人不得不绕道而行,徒步走向学校,如同5年前一样
教室从一楼搬到3楼,又从北楼搬到东楼,唯一没有变化的只是和厕所的距离,3公尺,或者更近
从楼上向远方眺望,灰压压的一片平房,如同周一站在领操台上望着地下整齐划一的队列,没有一丝生气,却与生活那么格格相入,灰色的教学楼,周围人下课时吵闹声,聊天,走路,都像一个篮球被投进篮筐中,只留下乓乓的弹跳声慢慢的变小,直到另一个人重新拾起,很有规律的重新投入篮筐。
很想找一片净土,就像初一那年在四楼的楼梯上看到哥哥一样,那时,除了在吃饭的他,没有任何人,就那样一个人捧着学校的盒饭看见我,抬起头笑一笑,我打过招呼退后,退出那片只属于他的地方,只可惜,再一次来的时候,那块地方已经被一群妖艳的女生当成了抽烟打牌的地方苦笑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然开始为一个地方而感到悲伤了。
一圈一圈的在操场上慢慢的走,从日出一直到日落,看不到阳光的尽头是什么,当成群的鸽子闪动着翅膀,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的声音时,我却依旧在校园上里徘徊,徘徊,一圈一圈,操场上的人渐渐的消失了,连灯光似乎也更柔和一些,一片一片橙色的灯光,与黑夜交织,路灯吧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黑黑的默默无声与自己相伴,连叹息也如此清晰,肩上除了书包,又多出了一份叫做责任的东西
昨天教师节,今天9.11事件5周年,生活就是这么紧凑。
昨天上午,十几个初中同学约好了聚在一起,说要去看看我们曾经的班主任。其中很是有人有心,大家凑钱买了果篮,买了鲜花,买了茶叶。
当然是很开心的一个上午。到了老师家,老师的开心溢于言表。十来个人,她一把一把将糖送到手上。和同学们唠叨那些细小的事。
谈的事都还是一中,谁和谁在一个班,班主任是谁,哪个老师上课很好,哪栋楼风水比较好。
大家心理都满舒坦的,不过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次探望的发起者,风风火火买花买篮,又惦记汤老师爱喝茶跑去买茶叶的几个人,都曾经是反革命的中坚力量。
不知道他们是招安了还是背叛了,仿佛绿林好汉接受再教育成了正规军。做起事来愈发像个乖乖分子。
两个月的时间,观念就开始变化。影响他们的不是时间,我管这叫毕业情节。曾经谁也不会觉得。就像两个人斗了一辈子,突然一个人与世长辞了。这个时候那个活着的人才会说:我最好的朋友已经离我远去了。看起来挺假,但绝对真情实感。
从汤老师家回来,大家都是一幅心里很受用的样子。译成书面文字就叫温存。
下午借着买辅导书的名义顺便淘了两本闲书。一个是王朔的,一个是王小波的。爸爸曾经在我面前夸赞过这两个人。看过几页书之后终于笑了出来。他们都挺爱使坏的,我爸喜欢,我也是。
我会觉得书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还实际些,很多人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演戏给那些通常不在场的第三人看的。哪里可以像书里面的那些人,坏得很像低智商的大尾巴狼。
小时候很爱看书,一目十行。咕咚一声看完一本书。后来看书爱推敲,喜欢把书中的世界往大里想。现在才觉得自己蠢,拿快感来换深度,搞得自己很像个鲁智深号《红楼梦》一样。痛苦不堪。
我不是有意把自己跟诸葛亮,五柳先生那么靠。我是真的很赞同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能议会点什么感情就好了,别痛苦的嚼。一个故事只是故事,把它往真实世界一摆,这儿不成立,那儿有矛盾,自己疯狂推敲。那是在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