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转动,四季轮回,我们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了一个捧书侃侃而谈的少年。无知的神情已成了我们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文学的笑意。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文学的内涵的,读了多年的书,思考了多年的问题,每个字的结构都表达着人内心的感知。仔细阅读每一个字,透过我们的心灵去思考,我们都可以捕捉到作者情绪的微妙变化,这是我们以前做不到的。饱读千书后,细细回味书中妙趣,何尝又不是一种乐趣?
我喜欢阅读以故事为主的小说,《名人传》就是一本令我着迷的纪传体,它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一生的故事。贝多芬,一个出生于贫苦家庭,却从小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无奈命运百般折磨他;爱情、幸福、温暖都离他远去。可是他却一次一次站起、向往自由平等。他用音乐的方式描绘出他心中的真情、体现出他高贵的人格;米开朗基罗,他在一个古老家族长大,生性多疑,胆怯谨慎的他与哪个艺术家都合不来。但他以靠自己的品格,坚守他艺术创作的巅峰。他把反对基督教的叛逆精神都融进了他的艺术作品里,使人感受到艺术的巨大魅力。托尔斯泰,出生于名门贵族的他厌倦了空虚荒淫的贵族生活,便去服兵役。这段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埋头于《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他充满爱心,怜悯穷人,虽然自身痛苦不堪,却用他文学热情向人们诠释了思想自由的的意义。
这本书让我从名人们身上看到许多的闪光点,但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让我感触很多:没有天生的叛逆心,又怎创出与那个时代截然不同的艺术巨作呢?他们幼年悲痛的经历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人生价值,我们是否也应该觉悟去寻找我们自身的价值源泉呢?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可以把我们拉入主人翁的时代,从他们的思想和角度看待世界,体会别样的精彩人生。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去沉思我们未来的路。
每读完一本书都会有一种新的体会,这种体会不断在我们脑海里灌输,终究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品藏。学习书中的精神品质,去体验一部文学魅力的巨着,领悟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思考才是我们体味的关键所在。读过千百本书,或许这些思考并不一定都有答案,但想过,就是我们拥有过。
高一:洪灵燕
思考,我总是一个人在思考。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找到正真的答案。
我不是诗人,自然写不出诗意;我也不是作家,自然也写不出意境;我不是艺人,自然也就没有多才多艺。但至少我知道一个真理: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学别人。别人有的,我不一定有。但我有的,别人一定没有。那就是我的心和我的思想。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
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
用力活着用力爱哪怕肝脑涂地
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
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
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
也许我没有天分
但我有梦的天真
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
也许我手比较笨
但我愿不停探寻
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有一天会再发芽
未来迷人绚烂总在向我召唤
哪怕只有痛苦作伴也要勇往直前
我想在那里最蓝的大海扬帆
绝不管自己能不能回还
失败后郁郁寡欢
那是懦夫的表现
只要一息尚存请握紧双拳
在天色破晓之前
我们要更加勇敢
等待日出时最耀眼的瞬间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为了心中的美好
不妥协直到变老虽然这只是一首歌的歌词,但它代表这我的心声。我的心声啊!思考着,思考着!茫茫的人生就这样过去了。一转眼,也许是十年,也许是永别,也许是0一辈子。
高一:冉兴明
我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为了什么而活。
朋友说:既然人这一生到头来还是死,那么还不如不走这一遭。别等到临死时,因留恋这人间,被痛苦折磨的死去,那样便是最令人难受的,现在活着的人想起自己将死,怕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恐惧的要死,为什么会死呢!我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不想失去,别让我离开这世界那么早吧!如果是这样的人的话,那么他的一生算是没白活,无论到头来怎样,至少他还有所追求的东西,他对现实世界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想象,所以说这种人是活的有价值的,这种人在人类现实社会中总是占据了大多数的席位,这是一种人。
还有两种人对死亡有相同的态度,但人生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们对死亡都默默接受,对这人间也不留恋,没了盼头,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了。一种人,他的人生过得非常充实,该干的事都干完了,该留给子孙后代的也已经交代了,于是在再也没有偷生的念头,便可以含笑而终,好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昙花一现,如夏天的一阵雷暴雨,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精彩旅途,死也无憾,。但大概这种人少之又少,人活一生哪能事事如意,人算不如天算,难免会有意外。另一种我很害怕,一句话,这种人心已死了,对他们的惨淡人生过的太艰难,任何美好的东西都已黯然失色,好像他们一生的经历就在放一场黑白电视剧,压抑难熬。他们迷失了方向,就是在炎炎烈日也难使他们的冷到零下273.15摄氏度的心,因为他们头上已经看不见太阳了。
如果用这三种人在一条线段上,那么后两者分别是两个极端--正极和负极,前者夹在两个端点之间,我认为,靠近着正极越多,这个世界越美好,然而现实是,在经济发展异常迅速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另一个极端,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过多,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精神消费,这导致的人的肉体上的进化,而灵魂的退化。如果中国中学课本上那几个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唯一目标不被颠覆或重新添加新内容,中国很可能重蹈美国上世纪垮掉的一代的覆辙。
随便想想,心里轻松了许多,我必不会再失去方向了。
高一:楚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