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文化作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一、引言文化作文风靡全国
近几年高考作文战场上,一支异军突起。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文言,高扬着文化的大旗。这是一支特别的军队,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瞬间席卷神州大地。
这,就是文化作文。
文化的芳香蔚然成一朵朵绚丽斑斓的祥云,升起在满分作文的天空。溯流而上,在时间的两岸,我们看到文化作文的花朵枝枝傲然、绰约生香。
2005年四川省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作文,分别是:《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烟随风逝,名随史流》、《那阵风吹过》、《永远的苏武》,其中《永远的谭嗣同》成为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夺目的佳作。
2004年重庆市高考六篇满分作文,除《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外,其余五篇均为文化作文,其中《菊花飘香时节》被老师们公认为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的压轴之作。
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高考作文《儒兵辨》,以浑厚的古文功底,技压群雄,以满分获得殊荣。
2002年甘肃高考作文《吊屈原赋》,北京高考作文《转折》等以古文底蕴被竞相传颂。
从2001年全国高考压轴之作《赤兔之死》开始,富有文化底蕴的作文逐渐成为新宠。2002年以后,在高考作文中,文化作文比例大幅上升,且得分明显高于一般文章,这从满分、高分作文的比例上就可窥见一般。
其实这类文化作文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早在几年前就以其扑面而来的文化的芬芳与鲜妍,在考场频取高分,风靡全国,成为一种时尚文风。
那么什么是文化作文?它有何特点?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二、文化作文的特点
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叫做文化作文,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太强的传统文化气息。文化作文要体现民族的文化精神,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等等。在文化的积累与思辨,文化的共享与独思,文化的阅读与创造,文化的生态与文化的人生中,写作出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章。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
三、文化作文的表现形式
文化作文按其内涵的文化底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五大类。
(一)
诗词底蕴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使作文在考场上鹤立鸡群。让我们通过一个高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诗词底蕴的美丽。
例段:2005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
(2005陕西优秀卷)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忘记和铭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尽管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却说为了忘记的铭记,为了铭记的忘记。
[温馨点拨]
诗词是插花,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的衣襟边,很浪漫。这种传统装饰,在文字的世界是最昂贵、最精致的装饰。因为它选用经过时间的河流冲淘后留下的最闪耀的真金名句铸造而成。
本段精美的排比比喻句盛满了化用的古典诗词,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灿烂了阅卷教师的眼睛,突出了忘记与铭记的辩证关系,诗的光芒悬浮在文字上空,灿烂成一片文采飞扬的云霞。让疲劳繁重的阅卷突然变得兴奋。
(二)
历史底蕴是以厚重的历史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材料,将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结合,表达作者对话题或事物的深刻看法。我们同样通过高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历史底蕴之美。
例段:独上高楼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n)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o)客么?是遍访、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zhu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温馨点拨】:
历史是生命的歌,历史由一串串生命构成,留在历史篇章中的生命,必定是生命的范本。历史的琴键高扬的就是这些生命的旋律。生命最精彩的火花在他们身上绽放。这些火花同样可以点燃作文的灵感。
文段选取李白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的经典例子,突出了个人愿望与别人的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历史人物对人生的选择,为后人提供了典雅的生命范本,他们举世公认的成就与品质,自然成为许多话题的铁杆论据。所以有很多历史人物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关注、发掘、思考。因为相对我们的文章而言,他们是多功能、全方位的写作材料。
关注生命,就要关注历史,从历史的血库里提取生命的基因,思索生命的价值。
(三)
文学底蕴是指文章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
例段:《孔雀东南飞》新传
(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一般的朴实沉稳吧!
【温馨点拨】:
故事新编很新颖,一个熟悉的故事突然有了新的传说,当然能勾起心中的好奇。故事新编就是这样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此文段借助古诗《孔雀东南飞》别出心裁,大胆设计,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突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一文章主旨。这样的故事新编,给人新奇的创造感。
新编故事只要抓住主题、围绕主题,尊重原作也罢,推翻原作也罢,都可以。
(四)
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
例段: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温馨点拨】: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生动着的文化原生态。从生活习惯到节日婚嫁,从口头交流到行站坐卧,明明白白的生活场景,象历史的插图一样清晰。
对传统节日的情感疏远是一个民族对节日文化的短视认知造成的,韩国抢注中秋节,应该是对中国人淡漠传统资源的警示。本段通过人们对端午的淡忘,表达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我们仅从简单的时间刻度上,就读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丰富灿烂。
民俗就是这样直接。
(五)
文言底蕴指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儒兵辩
(香港特别行政区2003高考满分作文)
儒者,为人之道也。《礼记》曰礼,《大学》曰德,曰善,《孟子》曰仁。兵者,战伐之术也。《兵法》云将,卒,攻,军,司马法曰杀。然儒者未尝不论兵也,《论语》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之信矣;《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且兵者亦尝论儒之道也,《六韬》曰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然此二者见事异哉?同哉?吾试辩之。
【温馨点拨】:
语言是酒杯,如果文章的主题是酒的话,那么语言就是酒杯。语言是载具,盛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琼浆。文言文是古典的酒杯,精致、浪漫、古色古香,是用时间和艺术的机床深加工的名牌酒具。走进文言文,就象走进一首庄严的交响曲,心突然就变得细腻而深刻。
本文段对儒道、兵事进行辨述,开篇就提出儒道、兵道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引出试辩之的写作目的!全文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底蕴,开阔的气势,纵横的议论,让人击节称赞。
得满分理所当然。同学们也为自己铸一个古典的酒杯吧,文章会因此而美丽。当然文化作文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不是单纯的一种形式,而是两类或多类交叉并存。
爸爸是一艘船,妈妈是一张帆,载着我这个乘客迎风破浪,我永远也不用担心,风风雨雨都有爸爸妈妈承担,他们把我当宝贝一样地保护着、关爱着。
然而,我却是不安于幸福的生活,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想要从他们手里挣脱。当在茫茫的大海里漫无边际地漂泊,直到精疲力尽后,才想到船上的美味佳肴,舒适的大床,后悔当初为何好不犹豫地跳下了船。一次次他们把我拉起,妈妈都是微笑着。好美!就像夜里海雾蒙胧的月光。
我真该听您的,妈妈。每次被拉上船我都这样叹息。而妈妈总是微笑着说:不!你自己经历了才是最真实的。
我的一切过失都在妈妈的微笑里溶化,溶化后还留给我一泓清泉。我愿永远做他们张不大的宝贝。
风
喜欢风的潇洒,在田野树林里穿梭,吟唱自然的歌;在草原上打滚,追逐奔驰的骏马;在云朵上嬉笑,跟着盘旋的雄鹰。
有时候我想我就是风,是流浪的风,落魄的风,无助的风。
也许在三个月前,要不再早一点,我就开始流浪了。这是我离家最久的一次了,三个月没看见妈妈的微笑,三个月没有看见爸爸的白发。我像风一样疯狂着、呼啸着,东闯西荡,却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理解,因为我那唯一的知音已与我天涯相隔。那天,他悄悄地就走了,只留下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他不想让我伤心难过,却不知我变得更加惆怅迷茫。与风相伴的时候我像只快乐的小鸟,追逐打闹,没有风的时候我就成了一片沉默的枯叶,静静地衰败、凋零。
风是很诗意的,也许也是风的诗意让我迷恋吧,以至幻想自己成了风,成了孤单、流浪、落魄的风
海
海子说他是海的儿子,继承了海的忧愁,海的迷茫,才有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是那么的忧伤,哪里有春暖,哪里有花开啊?
海是广阔、澎湃的它有着母爱般的宽容,能包纳一切,只把感伤留给自己,变成汹涌、迷茫的波涛。
我想我是海
冬天的大海
心情随风轻摆
我想我是海
每一颗小石块
都可以让我澎湃
黄磊《我想我是海》
有朋友说我就像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对同学、朋友总有很多的宽容。可是,又常常为一点点的心灵触动而苦恼、神伤,或是欣喜若狂。我的心情就像海浪,沉沉浮浮,没有定数。时而像一面镜子,平静、安宁得只听得见心跳,时而像一头凶猛的狮子在怒吼,狂啸。
海也是忧伤的,它汹涌澎湃,是因为没有人理解它的广阔、浩淼。因而,海子也忧伤,没有人了解他才子的迷茫。可是,我又在忧伤什么呢?
前几天,我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中是一位年轻但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蹲在街边乞讨;在他旁边,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太太,双目失明,却摆着一些杂货,在杂货旁有一个盒子。我看着这幅图,明白了什么是尊严。
现在路边在乞讨的人非常之多,但我并不是歧视他们,而是为他们中一些有手有脚,可以像老太太一样挣钱的人感到失望。老太太如此艰辛摆摊只为生计,辛辛苦苦挣扎一天,也不过几毛几毛的挣钱,而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如此容易的伸手向别人要钱。
我不给乞丐给钱财,不管他们是否需要,因为我想他们可以更加有尊严地去挣钱,去生活。而不是站在路边,拿着一个碗去乞讨。我清楚记得有一次,我出来玩,路边正好有一个乞丐在乞讨。我想绕过去。谁知!他直接抓住我的脚,不让我走。没办法,我给了他五元,谁知,他并不放手,还叫道让我再给十元,不是就说我打他。我当时很想揍他一顿,但又碍于在街上,还是给了十元。我走后,我心中升起一阵阵厌恶,同时又为他感到难过,一个大男人,抛弃尊严,毫不廉耻地抢讨,不知他的廉耻之心在何处?
尊严在于自力更生,在于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而不是把自己整成残疾,再去乞讨,装可怜,甚至于出手抢。
我真想叩问他们一句:什么是尊严?
高一:冉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