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一

关于生死断想的作文

《关于生死断想的作文》【第一篇】

  人生,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回头望,只剩下两个字:生,死。用生和死的端点连成的长线即是人生矣。

  一个人生下来,注定要走向死之,这是作为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灵都无法避及的事实。然而,有的人潇潇洒洒的活,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平平淡淡的过,悄无声息地走。每个走向死亡线的人都将会是两手空空,因为他带不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样东西,哪怕是金钱、亲人、知己。可是他能带走他的心情。最理想的生死是心情的满足。

  回望历史,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老者,他不问世俗污浊,不满名利富贵,他退隐山林,躬耕田园,享受人生得意须尽欢。他回归自然,安贫乐道,自由自在。他的人生,在寻觅世外桃源中变得充实而超然物外,结交有道朋,撒放无心手。他在生命的旅途珍惜了他该珍惜的,抛弃了他该鄙弃的。这样的人生看似平淡,但内在的华彩又是怎样的一种洒脱?他过着那种心灵上的世外桃源,躯体上的自然满足。又有《陶渊明集》、六一居士、五柳先生流芳百世已是足矣,他还有什么可顾忧的呢?凛然迈向死亡,了无遗憾,了无牵葛

  屈原、项羽。两位伟绝男儿,同在美丽的湖畔选择草草结束自己惨淡的人生。然而屈原的那一步成就了他爱国情怀的高峰,他的人生也因此被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一步踏上生死之德脚,将他的人生抒写的淋漓尽致。我认为他并没有怀着遗憾的心态投向死亡那波涛汹涌的河流,即使他悲壮的身影被许多后世的人描述,即使他形容枯槁,面色憔悴,在死前,他一定是满足的,他满足他的举动;他满足,他相信未来世界终有一天会国泰民安而项羽,他却扬起了那双本该指向敌人的剑,刀光闪烁间,挥向自己的脖颈之间,一抹鲜艳,染红了汩罗江畔的芦苇,染红了江面微荡的涟漪,慢慢的运开去痛苦随着这位霸王含恨离开了这个他所留恋的尘世,悲哀的高歌在江面吟起,他却庄严地倒下了,在那还在干段涌流的血泊中。一代枭雄,带着满心遗憾逝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惋惜而又无奈,留给了后世经典悲剧传奇。后世的人永远只会在悲哀和遗憾中为他挥笔。他饱尝了人间苦水,既没有享受到生的快乐,也没享受到死的淡然。我想到了李清照那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生,不过就是对生死的考验,活的满足,死的满足,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生,就要像史铁生那样,敢于同命运对峙的毅力,坚强的活下去。

  生,就要像谭嗣同那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死,就要像在地震中那些为救人而身先死的志愿义工们,他们在完善生命的价值中满足地死去。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早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就有对生命的唏嘘。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生死一直备受古今人士的关注。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何不让我们看淡生死浮云,把握现在,追求现实,才能带着满足的心情,离开人世。

  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一:沤沫槿艳

《关于生死论的作文》【第二篇】

  生死终被功名度,轮回总把气宇轩。

  朝霞迎晨晨曦色,夕露薄暮暮江颜。

  尝有辉煌渐欣欣,而今落寞愈昏昏。

  生死不相容天地,存亡各并斥乾坤。

  孔孟一昧催儒教,欧美无心奏凯歌。

  冢中枯骨风干泪,世上真理雨泛波。

  我笑生死等闲若,可悲生死不留我!

  生来何欢牺牲去,死得其苦肝脑涂。

高一:质子

《关于生态沐川人文之美的作文》【第三篇】

  装在心上的世界,绿的动人而璀璨。捧在手心的明珠,美的绚丽而多彩。碧水绕城,青山飞鸟的生态之都沐川,像繁华城市中最耀眼的星星,闪烁着刺眼的光芒。这座城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三角地带。成为了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四川省无公害基地县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如今的沐川县已在善良的沐川人民建设中变得多姿多彩,在文化浓墨的渲染下丰富多元,成为人们眼中的世外桃源。

  沐川西与峨边县接壤,西南同马边县毗邻,岷江、金沙江倚境而过。地形状若彩蝶东展。在广阔乾坤之间,拥有着许许多多的瑰宝,引来众多的游人观光旅游。

  沐川的天空唱响美妙的音乐。欢快的鸟鸣声带着对云朵的表白,湛蓝的天际是最美的。春天有放飞的风筝,夏季有愉悦的雨水,秋天有火红的落叶,冬季有温柔的冰雪。它把所有的颜色都笼罩在这片碧色世界的外层,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老人享受恬静,青年陶冶情操,孩童天真的望着这片美丽的风光,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是沐川人快乐的天堂。

  沐川的大地吟诵经典的诗歌。它生长着太多的秘密,茶园满山坡,竹笋破新土,野菌难寻觅,让这里变为了一片神奇的土地。沐川人与这里的生命和谐相处,这些自然的礼物滋润着这里的人们。这片土地被无数次的翻新耕种,50万亩的地域被制造成一个天然氧吧,空气清新无比,这一切功劳都归于这城里的26万居民的共同努力。

  天地之间,雾走青山,鬼斧神工,沐川拥有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礼物。

  生态之美象征着沐川的城市主题。竹子漫山遍野翠绿葱茏,像一片绿色的海。每个沐川人都是一棵竹子。挺拔,我们从来能骄傲的抬头;弯腰,我们一直踏实劳动。君子气质,四季长青。踱步在竹林的小径上,微风习习吹的竹叶唰唰的响,仿佛步入仙境般幽静脱俗,远离尘世的喧嚣。我们能目睹新笋悄然的蹿出土地,能饱眼竹海的风光。这绿,绿的出奇,绿的清凉,绿的怡人,绿的动情。不禁会让人想起竹编文化的诞生,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师们精湛的技艺与高超的手法创造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奇迹,竹子赋予它们生命,或是一条游动的鲤鱼煽动着尾巴,欢快地跃出水面,或是一只打鸣的公鸡,站在树颠唤醒晨昏,迎来一天中的第一缕阳光。竹编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沐川走向世界的文化大道,一条星光大道。

  文化之美展示着沐川的人文风情。遍地开花,多姿多彩,是这颗绿色明珠独特的格调风韵。草龙穿山越岭,盘旋在朦胧的山腰,舞动在乾坤之间,看着目不暇接的风景。它遨游在这幅山水画卷中,带来吉祥的祝福,又腾云驾雾的飞上了云霄。人们舞蹈在夜间广场的霓虹下,欢歌载舞,手足协调交错,齐刷刷的舞蹈每个动作。这一切都不是物质可以赋予的力量,是精神文化的浪花,掀起来的狂风海啸,海边的人乘着这股浪潮嘻戏着。然而我们的习俗也是我们像外来人展示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一直传承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比如:旱船习俗,婚嫁习俗等。向四面八方展现出我们的另一面当地特色。

  人心之美演绎着沐川的宽广胸怀。美酒佳肴,尽献四方,迎着笑脸欢迎四海宾朋。赠送给外来朋友苦笋,甩菜,茶叶,金银花,乌骨鸡等。把熟悉的沐川味道带到到更远的地方。大山中的食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这些山珍作为沐川县的特产无可取代。家乡人习惯拿出年节里留下的腌制肉类招待朋友,旅人会陶醉在这种味道中,疲惫会在这种意境中烟消云散。这种味道使人难以忘怀,何不带回家,每时每刻享受这种味道?生活在这里的男人豪壮洒脱,女人貌美如花,我们和睦的生活在这片芬芳的土地上。

  当清晨的我登上碧水丹霞的顶峰,看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高楼耸立,街市繁华,但依旧不变的是生态韵味。还能嗅到花草芳香,看见竹木长青。我们在不断的蜕变中保留大自然原有的馈赠在浩瀚的宇宙中,这颗蓝色行星上,人类的步伐不断前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块生机勃勃的土地沐川。

  现在窗外的雨滴滑落在土壤里,滋润着待放的花朵。我们饮着沐溪河的乳汁,像孩童般被哺育着,幸福的生活在生态的沐川,感受人文之美,畅游碧海丹霞,拨动生命的绿季。车辆川流不息,游人来来往往的沐川,一直都在发出耀眼的光芒。

高一:罗智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