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决定明天是晴是雨,你此刻的坚持能换来什么。但你能决定今天有没有准备好雨伞,以及是否足够努力。今天做的虽然幸苦,但未来发生的都是礼物。
题记
教室里闹哄哄的,每个人嘴里发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像一群嗡嗡乱叫的苍蝇让人心烦气躁。看着我一脸心焦不停咬着笔头急的冷汗直流的样子,我的同桌顾明放声哈哈大笑。他好哥们似的用力一掌拍在我的肩上:不就是一个征文吗?看你急的,想获奖还不容易。说完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的跳动,目光在一个个文字之间穿梭,很快他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喏,就是这篇文章,交上去一定能得奖。我有些诧异。平时要交作文给老师,大家直接从网上抄我完全表示理解,毕竟人都有惰性。可这是要交到市里比赛的文章啊!难道也可以像平时那样如法炮制?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一边两眼发光的盯着那篇文章,一边说道:不借鉴前人基础固执得从头干起是最愚蠢的。再说又没叫你原原本本抄下来,你只要删改一些句子,段落什么的,保证没人能看出来。我先是一惊,后又释然一笑,不置可否。
他看到我仍是一个人坐在桌前冥思苦想,笔头都快咬坏了,不禁暗笑我的愚笨。我不予理睬,仍旧是我行我素。最终我交出字斟句酌后,颇为满意的作品。他也完成了自己借鉴的作文。我们一同交了上去。结果是他的文章连老师那一关都没过便被打了回来,而我的作文顺利送到市里参赛。他自是不服,仿佛老师的这个行为颠覆了他多年的人生认知。在我面前把自己文章的长处道了一遍,讲了一遍,有说了一遍。我为了自己的耳朵着想不得不打断他:借鉴当然无可厚非,但借鉴不等于抄袭,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他听后撇撇嘴:切,我才不信,就我们班这写作水平不从网上抄有谁能得奖。听完,我有些失落:自己的文笔也并非清新文风,清逸笔调,可堪美文暗暗为自己担心。
得知自己获奖的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为着自己许久的努力,也为这当初那一个看似不明智的行为。老师那天也是异常高兴。他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隐藏着写手的灵魂,藏在字间,段落之间,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也都要细细研究。那些从网上抄来的文章虽然优美,但我们却永远读不懂他真正的灵魂。他宁愿看到我们写出来的文章糟糕无度,也不愿看到网上的字字珠玑出现在那张纯白的心灵纸张上。
我和他对视一笑:人要做自己渴望的事,内心才能真正的平静。我庆幸于当初没有听从顾明的建议借鉴前人基础。他庆幸于当初老师的短见。宇宙洪荒,天地辽阔,人各取舍。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思想却可以坚守内心的那一份真善美。取一份真善之心,以待人间之事;舍一切贪求之念,以求平和之心。
高一:涂华凤
一提到少年作家,我们就会想到韩寒、郭敬明等一些80后人物。他们在中国文学市场的一枝独秀,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就我看过的关于他们的文章来说,大多数评论者都是以评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
他们认为,少年作家年龄尚幼根本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只能依靠仅有的一些阅历再加上想象力来创作,更有甚者,以这批少年作家最近没出什么作品为由,大肆吹鼓他们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太大,令他们不得不对现实妥协,褪去他们的才气,安按稳稳地恢复平凡人的身份。
其实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对现代的流行小说一点也不感冒,说白了我一般只看自己的小说。我是冲着批判80后的言论去看它的书的,看完之后,我觉得他们真的不应该被如此批判。
就拿郭敬明来说吧,从新概念获奖到《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一系列作品的出炉,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文笔及想象力是极好的,要不然他也不能在青少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真的很佩服他对文字如此纯熟的驾驶能力,仅仅一些平凡的文字,其中却能蕴涵世界上最悲凉、最凄美的情感。也许这就是《幻城》被青少年如此狂热追捧的原因吧。――没别的,郭敬明的文章实在太好了。
也许一些群众看到这里要打哇哇说,你是网育吧,郭敬明作品涉嫌抄袭已经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了。你不会连这点也要袒护他吧?
不错,有很多文章宣称一些80后作者涉及抄袭,但我觉得这种行为不该叫抄袭,而应该叫借鉴。那些作者又是接见了书中的某写笔法,那为什么原着不出名,被80后作者借鉴了之后就出名了呢?而且80后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想想,一个作家要在二三个月内出一部长篇,他不借鉴,怎么办?而他的抄袭,也许正是受当今文坛浮躁风的影响吧。但那些批判他们的作家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文坛浮躁的风气由来以久,你们都不能避灾,何况他们嫩!而且有时候,这些浮躁还是你们长给他们的,不是么?
其实我感觉少年作家们也有努力改变自身浮躁的功利心,比如说郭敬明这两年就没有出什么作品,以至于被批判为才能隐退。比起才能隐退的这种说法,我更倾向于把这种状况理解为是他们的潜伏期,他们想在这段时间里去努力丰富自身的经验,增加更多的阅历,然后再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一鸣惊人。
但是有人说,他们是在努力增加阅历啊,但他们的阅历相对与中年人来说,还是未免太少了点吧。所以这样的作品是靠想象力堆积而成的,不太现实,青少年读了他们的文章后,就难免会凭空意象这个社会,这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好的影响。
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难道仅仅从阅历就能评判个人的文章的好坏吗?大多数青少年相对与青少年来说阅历太少,那他们就不能写好文章吗?少年作家作为热爱文学的佼佼者,他们能因为自身的阅历的不足就放弃文学吗?就算我们没有生活经验,难道我们不可以对未来作一些美好的向往吗?而且这些美好的向往往往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支柱,要是我们很早就知道是残酷的不公平的,我们还会那么努力的去打拼,朝着目标去奋斗吗?如果我们的阅历视野只剩下人生的残酷,那么我想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更残酷的命运,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希望。
其实80后的很多作者都是很厉害的,他们用优美的文笔描绘出他们的个性人生,描绘出他们奇特的想象。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迟早要成为新一代文坛的引路人,那么人们面对文学的强烈爱好及他们取得的成就,能不能客观的作出评判呢?也许某些少年作家的确有某些方面的不足,那么人民应该帮助他们改正而不是横加指责。存在即理由,既然文坛上出现了这样一批新新人类,那么文坛上的朋友们就应对他们抛弃成见,以长辈的老道经验帮助他们也变得成熟。多点帮助,少点批判,可以吗?
2010.3.30.08:35PM始
也许人的性格总会变吧。在认识的人里。10年的光阴足以磨灭一个人在我印象里的形象。
曾经的。恬淡的。可笑的。美丽的。想要也再追不回的那些个曾经都已永远成为曾经了吧。
听着风的声音。过去的每日每晚。都已不复存在了吧。
今天回家时碰上了婷婷。小时候的她要更单纯而美好吧。尽管也有埋在心底的那份对某人的思念。但那些什么的都净是些爱吧。现在的世界让我觉得如此的真实而又那么不真实。那些我记恨过的。欣赏的。挚爱的人和事物也就只是个曾经吗?也许过不多久。我也会成为曾经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verythingbychance。
借着美术老师要我带证书的时机找出了我参加过的获过奖的那些曾经。三等奖。三等奖。三等奖。三等奖。我果然就只是个三等人吧。粗糙的。大条的。不雅的。不生动的线条。换取的本就应是这般的等级吧。只会跟随他人的脚步的。总是用尽各种方式表现个性的我。一点个性也未有过吧。
一直地崇拜。一直地模仿。一味的顾虑也只可以和一支笔和你吐露吧。我渴望得到他人的崇拜。被他人模仿。于是一直失去自我了吧。一直模仿谁呢?我吧。
DreamPort
幻想着。妄想着。狂想着。有达成心愿的那天。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考虑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意义呢?
追逐着。等待着。期盼着的梦也果然就是个梦。
我的梦总是多彩而奇异的。那么离奇。引人注目。故事那么曲折回环。那还不就只是梦而已。不马上记录下来就马上被淡忘的那些故事是我急切想得到的事实吧。每日分享的故事也不会和他人有分担一种心情和感情的时候那般感动的吧。
不确定的。不肯确定的。不敢确定的吧。
也许吧
Flyme
purity
purify
purge晚安。
天津市第七中学高一: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