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能够移植妈妈青年时的记忆,只因为我想亲眼见一见大姨妈。在我还没有出生时,大姨妈就已经去世了。妈妈常对我提起她,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最出色的医生,最慈祥的母亲,最懂事的女儿,最知心的姐姐。但是她太疲惫了,累死在手术台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真想见见她。从记忆中看她的音容笑貌,看她娴熟的医术,看那整个县城的人为她送行时的悲壮。我想我会被那颗善良的心所融化。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能够移植爱因斯坦临终前的记忆。并不是因为我狂妄得想要成为科学巨人,而是因为在他临终前曾对护士说了一段话,但是这位护士却不懂外语,最终使爱因斯坦的遗言成为永远的遗憾。也许这段话恰恰是对相对论最新的阐述,也许是对其他物理原理的重大发现,也许是告诉世人他的重要手稿藏于何处,也许是他的文学作品或小提琴曲如果能移植他的记忆,便可以使一切迎刃而解,那将是对人类多大的贡献。我想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会欢腾,因为那也许是这位伟人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笔巨大的财富。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能够移植所有名作家的记忆。在记忆中我可以看到他们创作时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我可以看到他们创作时历经的艰难坎坷、悲欢离合,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创作时的灵感来源、生活原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看到牛玉琴种树的那片沙漠;我希望看到孔繁森工作的那方高原;我希望看到冼星海作曲的那片黄土,我希望看到杨元庆奋斗的那台电脑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也终究是别人记忆,映射出的是别人奋斗的足迹和感情的经历。一个人不能只活在记忆中,更不应该只活在他人的记忆中。一个人应该有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应该向生活奉献出自己每一滴汗,每一滴血,每一份热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坚韧和毅力,点燃生命的奇迹,丰富自己的记忆,也使自己的记忆丰富整个世界的记忆!
我还像往常一样,搭上了公车,选择我经常坐的最后一排,习惯性地把窗户打开把头探出去,欣赏窗外的风景,放纵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公车慢慢地启动了,窗外下着小雨,我喜欢下雨也喜欢看雨,我总觉得下雨天能使人的烦恼都不见了,能够把自己脑袋中所有的污垢都洗刷掉。
雨,有人称它是圣洁之物,高洁、淡雅犹如百合花一样。有的人却认为雨使人们的烦恼增添几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心里的忧愁叠得更高。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我分明能感觉到雨水打落在我的脸上,然后滑落,反反复复。有一丝疼痛,但我没有退缩,依然这样,让雨水尽情地洒落在我的脸上。
中考,我将如何面对?这次如果落榜我将如何是好?我将如何去面对父母、面对我的亲朋好友?心里那一股担忧终于还是冒出来了,我不敢回家,不敢看到父母的那张挂满皱纹的脸,我不希望他们因为我而伤心,不想母亲因为我脸上又添几条皱纹,不想父亲因为我而使他的背更加弯曲,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已潸潸落下,我已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也好,让这圣洁的雨水把我这恼人的心情冲刷掉。
公车到站了,我疾速跑下车去,在大雨中大声喊呐,让自己的心扉敞开,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让雨水把我所有的烦恼、污垢全部冲刷掉。
大雨过后,我的心门敞开了。我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以后我要更加的努力,只要坚持不懈,梦想一定会实现。
坐在窗前的我,正在准备新的人生目标,这时,雨水飘落在我的笔记本上,看看窗外,又下雨了,雨水滴滴答答的声音声声敲动着我的心扉。
冰冷的阳光,洒满大地,一群少年,有你有我,竭力奔跑,有速度却缺乏激情。因为,那前方并非我们认为的终点
一个人躺在床上,想:我的人生是什么?努力读书,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是的,貌似很不错的规划,从牙牙学语那天起,大人们就不断在耳边重复:将来你要考北大啊!后来父母、老师以及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所有正面的资讯,每时每刻都这样对我们灌输着,于是我们自己也懵懂的编织着人生的目标:北大、哈佛、淑女、白领可是,这真的是我们的理想吗?我们有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是的,我们或许幸福,我们背后没有少年凯文遭遇的那样的利益集团的操控。但是父母梦想的寄托和社会认同的标准放佛一双巨大的手,推我们向前,无法挣脱。
学历,收入,地位,名誉这些成功的标杆是我们心中的目标吗?我们不断的质问自己,只求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回答。可能我们想要的只是在丽江边开家小店,宁静地迎接每一天的第一米阳光,或者,背上行囊,行走四方,体验生活在别处的那份新奇,甚至是每天闷在厨房,做可以让自己感觉到幸福的美味,这些,都不是大众认同的成功,但是却满足了我们内心的渴望。幸福或者不幸福,去自己的心里寻找答案吧。
即使是在那个连衣食住行都整齐划一的文革时代,自我意识的复苏也不曾停止,那是蛤蟆镜与喇叭裤所呐喊着的的宣泄与释放,而这呐喊在今天被冠名离经叛道的80后新生代身上则更为响亮,他们正是因为在世俗评判标准和自我价值认定中所产生的巨大矛盾和激烈冲突而饱受争议。在社会对前者的谴责与对自我价值的渴望中艰难成长的我们,彷徨,犹豫,挣扎,就像身处塞纳河,左岸是理想,右畔是现实,我们在河中,左右飘荡
我们不怕承认对于大众价值观和社会舆论等其他现实阻碍的畏惧,但我们更想向世界昭告我们的梦想,我们坚定的信念,因为有青春,我们从不怕输。如果我们只有这一次的生命,又不试着在这漫长的跑道上为自己而奔跑,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为自己而奔跑,听从内心的召唤,为自己来一次正真意义的长袍,这才能跑出生命的速度啊!
就像那时,那些人所做到的那样啊
那时,梵高卖不出一张疯狂的向日葵,除了弟弟,他得不到任何一人的理解,可他追求的脚步,不曾停下。
那时,鲁迅先生特立独行的呐喊,引来无数讨伐,但那笔还是住满了他全身的气力,他追求的脚步,不曾停下。
那时,那个叫韩寒的青年,尖锐而又无所顾忌地审视着社会,以其手述其心,却被那些大人联名声讨,可他追求的脚步,不曾停下。
那此时此刻呢?
阳光炽热,布满大地,一群少年,有我有你,奋然奔跑,为自己而奔跑,哪怕下一秒,暴风雨来临,只要少年们有自己的方向,那心中,伴阳光永行。
阳光高级中学高一:戴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