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一

关于秋日思绪的作文

《关于秋日思绪的作文》【第一篇】

秋日思绪_十年级作文

霪雨霏霏的季节,秋风吹拂着异样的心情,思绪像落叶般飞舞,我独坐在窗前,默默感受秋的气息……
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有人说秋天是感伤的季节。或许真是这样,每到秋季,一阵莫名的萧瑟便起,怀旧与愁绪接踵而至。中国的女人给了秋太浓厚的色彩,仿佛生命中一切的暗淡、无奈、悲哀、喜悦都只在那个纷乱的季节。
秋天是离别的季节。在暑期将尽的时候,在外地读书的好友回来了,太久没见,还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倾诉,他已告知明天就要走的消息。我木然,恍惚间只发现我们已在挥手告别,望着他那消逝在濛濛细雨中的背影,我的心中似乎多了一份对秋的领悟。
秋天是枫叶飘零的季节,或许那是一段生命的终结,或许那只是一段蜇伏,孕育下一个季节的辉煌。外公去世的消息似乎给这个荒芜的秋季更增了一份不平常的阴霾,望着灵柩中外公两颊深凹的脸庞,不记得当时我是怎样的表情,只知道我的泪在刹那间流到了嘴旁,我知道,我能阻止想哭的冲动,却永远无法让泪水停止流淌。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家渡过的,没有微波荡漾的澎湖湾,没有海浪逐沙滩,甚至没有什么儿时的伙伴,能回忆的只有外公坐在门前逗我笑的场景,当回忆被永远定格在那一刻时,一切似乎只是惘然。哲人说:“生是偶然,死是是必然。”我对秋天多了一份生与死的思考。
窗外,灰色的天,正下着濛濛的雨,本就凌乱的思绪,让这雨下得更无条理。独自走到窗口,望着城里拥堵的路,挤着忙于生计的人们,他们着各色雨衣的身影,像一粒粒找不到位置的棋。阴冷的寒意浸上心来,淹没了那些紫色或蓝色的记忆。这世界繁华太多,人影交错,擦肩而过。人海茫茫,我在找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还记得《红楼梦》开篇便道“浮生着甚苦奔忙,”人生在世,总是在奔波劳累之中,又有几人能在喧嚣中安静地想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思绪飞扬。也许我要感谢秋季,因为秋季是静心思考的季节。
忽然,雨停了。不经意间,看到窗前一片浓绿的叶片正轻轻地飘落。此刻我才发现,万千思绪也如落叶般静静逝去,只剩下一个单调的秋季。

《关于秋色的作文》【第二篇】

  风掠过干枯的树儿时,树枝发出美妙的声音,沙沙的,伴随的是一只只金黄的蝴蝶以优美的舞姿来告别这个多彩的世界。当一只只金黄的蝴蝶飘落到相间的泥土路上时,遍地的落叶,像一条星光大道,绵延不绝,望不到尽头,像是为秋姑娘的到来而准备的礼物。

  虽然树木枯萎了,丹田夜间的庄家都可以收割了;一眼看去,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金黄色的庄稼,一个个长的饱满的玉米儿,被缕缕微风吹的笑眯眯的弯下了腰,向着农民们微笑呢!橘子成熟了,苹果也都成熟了,该熟的都熟了,人也在长大了。

  电线杆上的鸟儿们正叽叽喳喳地和唱着呢!他们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秋姑娘接风洗尘,为秋姑娘的到来又填了一丝光彩。

  我站在原处,看着眼前的这片美好的秋色,耳边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秋色里优美的旋律;呼吸着秋风中掠过的一阵阵秋的味道

  渔湖中学高一:郭伟强

  点评:秋天的景色很美,关于秋的诗句可以引用的也有很多,作者的文章显得过于简短,还需要下大工夫。

  点评老师:陶流林

《关于秋殇的作文》【第三篇】

  萧瑟的风奏起了别离的歌,浓厚的云渲染了离别的韵,秋之王者强势来袭。

  秋,自古以来就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总是引起世人那扯不断理还乱的无限愁思,给人以郁闷压抑之情,所以秋季向来是被人们所不喜的。

  对于秋天,我说不上是一种什莫感觉。有时偏爱这份难言的寂静,于萧瑟中给人以冷静。喜欢一人独自漫步于林荫小道,听着脚踩在落叶上所发出的声响,感受幸福的来临。片片阳光从树缝间洒落下来,温柔地包围着我,嗅着暖暖的气息,欣赏着微风中翩然起舞的落叶,如那蹁跹的蝶跳着最后那支空灵飘逸的舞,心底的繁杂愁绪也随之殆尽。

  不过有时亦觉得秋季的氛围太过于压抑、冷清,深埋在身体里的躁动分子亦随之蠢蠢欲动,稍不加控制,就犹如一个点燃了导火线的炸药桶,于无声无息中已硝烟弥漫

  哎,人总是这样奇怪,明明两个极端的答案却诡异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有些不明所以。

  秋季的天空是我所向往的,深邃的色彩迷离了我的视线,带给我不能触及的倾城温柔。湛蓝色的天幕,惟有几朵絮状云调皮的点缀其间,于辽阔之中又增添一抹灵动。

  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仰望天空,欣赏着那过滤了一切杂色,还原本来的天空,慢慢放空自己的思绪,让那颗躁动的心回归平静,深吸一口气,感受岁月静好。

  其实,岁月依旧静好,只不过是我们因为一层层的束缚折断了翅膀,因为一层层的枷锁困住了步伐,迷惘中的人儿又怎莫能奢求他感受到美好呢?

  眼前的情景依稀如昨,却再也不是昨日赏景之人,淡淡伤感弥漫于无言之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一:张梦真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