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柔软的靠椅上,突然想起旧时家中那张椅面破损但依旧坚硬的破椅,曾经记载童年的破椅。想想已多年未回老屋了,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还是那条泥巴路,路边还是一样的住户,不一样的是与环境和谐的木瓦房已经变得稀少,代替起来的是白墙平顶的房屋;不一样的是墨绿、鲜嫩、艳红、嫩白的菜地不知不觉中冒出散发恶臭、石灰味的水池,被代替的是地坎边不易发现拨开嫩草便看到清澈泉水的小井。
走进围家的果林,看着倒塌的房顶变为天蓝色的彩钢,与周围是那样不协调,踩着前院地上的枯草脆叶走向缠满蜘蛛网的老屋,房身上已堆有厚厚的灰,门联也变得泛白。
拿起那把熟悉的钥匙插进生锈牢固的大锁,伴随吱呀一声,毫无安全感的木门被推开,映入眼帘的整齐却灰盖满屋的熟悉场景,当然还有正对门被放在远处角落里的那张破椅,走过去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被火烧过的椅面被露了出来。
转身坐在破椅上,仿佛看到了小时候我把破椅当马骑,使得地面出现与椅脚一样的凹痕,走在地上都不踏实。每天小手拖着椅背拖到泥巴路上去和小伙伴们斗椅。那条泥巴路上会有一条深深的拖痕,雨天雨水还会聚集在拖痕里流淌。小时候的我们并没有觉得破椅是多么硬,反而很喜欢,走哪拖哪,屋前屋后,村里泥路,地上菜地都有一条或深或浅的拖痕,会有一个个毫不均匀的凹痕。我吃饭坐它,写作业坐它,有时候坐着坐着就睡着了。
一个冬天,在院里烧火堆取暖,起身时不慎将它拌倒落入火中,解救出来时烧坏了椅面,但却没有扔掉。可是自从那次后便没有再带着它,把它放在这个角落里,残破处粘上了一张胶袋,也会时常去坐,可是却未移动过。
现在它的椅脚结满蜘蛛网,椅面堆满灰尘,坐一会儿会感觉到屁股痛,不舒服。现在有了新家有了新家具便遗忘了老屋和破椅,置身在安全干净的高楼大厦里,使用发达柔软的家具时,也很怀念那幢老屋里漏雨的欢笑,看到老鼠的嬉笑生活,怀念那张陪我闯乡村坚硬的破椅。
多怀念住着老屋一起笑,坐着破椅一起玩的场景,那张破椅,残破的梦。
高一:王敏
作文网专稿
点评:小作者的中心意思应该是怀念从前的种种美好,但是最后的点题,有点不甚恰当。中间部分,从一个冬天开始的那段,写的太突然,建议自然一点的过渡会更好。
全文对环境的描写很细致入微,看来小作者对记忆中美好的部分还是很深刻的。
点评老师:孟祥琦
那一刻,
蝴蝶在我指间飞舞,
绚烂夺目。
那一天,
蝴蝶在我肩头眺望,
褪尽铅华。
那一世,
蝴蝶烙印在心间,
凝成朱砂。
那一年那一天的某个时间,
蝴蝶从胸口挣脱,
化成一缕轻纱。
那一世,
蝴蝶的名字唤作似水年华。
高一:月凉
花前月下,一轮明月高挂在明空之上。凭空间,忽然觉得有股凄凉悲伤,也许是秋的意境吧。自古悲秋一叶间,落红化为尘与土,人又何尝不是呢?
又是一个中秋了,不觉中便以过去了五六个春秋。还记得,那是奶奶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转眼间又临中秋,好不让人再睹月,又思人。
我依稀间记得那时的月亮也像现在并不怎么明亮,淡淡的月华洒下,映照着奶奶头上的花白银丝,却显得格外耀眼。当时奶奶就坐在门前看着月亮,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只听见叹息声和咳声交杂。我家并非长在这城里,而是移居过来的。原本,我的故家在乡间,家里除了一间老旧的屋子,还有着一个小院,院里是一棵长了很久的柚子树,大概是奶奶一辈中下的吧。每每中秋节到来,奶奶总是让我搬出几张椅子、凳子,摆弄在院里。她说:会有人来的,和我们一起看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我一直很相信,因为奶奶每次都说准了,到了晚些就有很多人来一起看看月亮,唠唠家常。这些人我也是极熟的,都是些邻里。
再说说月饼吧。当时,我们坐在树下聊着,因为我还小,不大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只是偶尔听到一两句夸我的话语。小时候,我妈妈经常不在家,留下我和奶奶一起,我很听话,奶奶也是待我最好。让得邻里都羡慕奶奶。我看着边上的月饼,可是口水都流下来了。那是家里亲手做的,材料很简单,就只是面粉、鸡蛋、豆沙,可依然让人很有食欲。奶奶和邻里当然看到我望着月饼流口水,自然是大笑起来,奶奶从月饼里拿了一个出来放在我的嘴里,我便是吃得津津有味。
孩子,过来,到奶奶这来。奶奶支起点身体,想是让我过去。我走过去,奶奶看了看我,又是叹了一口气孩子,你都这么大了。还记得以前的大院子吗?还记得以前的月亮吗?还记得以前的月饼吗?我点了点头。只可惜这的月亮不比咱那的圆亮啊,月饼做的也不如咱自己做的。我又点了点头。奶奶说完,便只是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月亮。就转身一步一步的迈着无力的脚步走向屋里。我再看了看月亮,不明白,为什么奶奶说这的月亮不圆亮呢?
这天夜里,奶奶就走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并没有哭。直到现在,我明白了一点。也许当时,奶奶是回家了,回到了那院子,有和邻里聊起了天,吃起了月饼。
这是奶奶不在的第二个中秋了,我吃着买回来的月饼,总觉得索然无味,在没有小时候的欢愉兴奋。看看月亮,好像也如奶奶说的不圆也不亮。也许和奶奶一样是因为感到身边少了人的缘故吧。
现在又是一个中秋了,看着当空的皓月,依旧不能忘怀。孩提时,柚子树下,为了奶奶的月饼而流连。
睹月又思人。
龙湾中学高一:周可清
点评:睹物思情,借中秋月圆之夜,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又是一个中秋了,不觉中便以过去了五六个春秋。还记得,那是奶奶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转眼间又临中秋,好不让人再睹月,又思人。,文章在这引入主题,文章有些直抒胸臆的句子,这很好,让你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足之处是语言稍显平实,其实可以引用的经典语句有很多,你需要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祝越来越进步!
点评教师:智康1对1陶流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