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随风轻扬,落叶随伴风曼舞,转身后是谁留下的背影唯独我一个人还在痴痴迷恋?是什么斑驳了记忆的色彩空洞了昨天?将暮未暮之时,蓦然回首之间,才发现原来曾经的过往只是浮华一梦。
时间如流水般缓缓而逝,看似平静无瑕,但却转瞬即逝。然而那年的春天百花盛开,争相斗艳,你我在这最繁华的时光里相遇,以花束的姿态傲然怒放开尽繁华。但终将无奈情深缘浅,叹惋随缘。
我们都曾有过如山般的坚守,肆无忌惮的奔跑。分享着彼此的秘密,喜欢着对方所喜欢的。我们都曾倾听过雨的浅唱,看着花开花败,时间在我们耳边轻轻地述说着我们的过往。夜,悄然而至,透过窗,看着倾泻在这凡尘的月光,它,皎洁,沉寂,美丽,洒落着昼夜的叹息。令人蓦然地回想过去,让那已残破的记忆碎片拼成最美的过往。
那些年我们正值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日子,看着教室窗外的邻班女孩经过而怦然心动,幻想着Romanticandhappy的爱情,一起坐在篮球架下听着情歌幻想生命中将出现的那个Angel。一起为了考试流汗流泪,一起整蛊身边的兄弟,一起指点着这个很扯的世界,一起在上课老师没来时展开声音的厮杀,一起奔跑在操场的跑道上,一起在爸,妈,的保护下肆无忌惮的活着。那些年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悲喜哀愁。
那些年聚在一起的我们,用最纯,最美的笑容,以及最低的笑点,与最纯粹简单的心。做着最幼稚的游戏,投入且深情。不论在哪里,我们都能聚焦着别人的目光。如若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便是惬意。如若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便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所以如果我的世界没有了你们岂不是平淡无味。既然如此那么我要感谢所要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哪怕你只是个美丽的过客。
昔日的我们围坐在一起,述说着我们的故事,虽然现在想起并不知道笑点在哪,但那时却可以一大群人不顾形象的捧腹大笑。昔日我们曾一起抽烟,打架,挑事,目中无人,但那又怎样?年少谁不轻狂?
我们曾是一个硕大的集体。在那里盈满了爱与友谊。懵懵懂懂的年纪,虽天真已过,但成熟未满。面对理解不深的爱,有的两情相悦,有的一往情深,有的犹豫胆怯,有的抵制诱惑。而面对贯穿整个青春的友谊,我们都不约而同的深深地依赖着。毕竟,时间永远无法磨灭的是青春,而青春无法磨灭的永远是爱和友谊,在这单薄的年纪,给予我们最好的力量。
生命本该疯狂一场,沉默并不是我们出发的初衷,我又何尝不想让自己的青春张扬不羁。敲打在键盘上的手抬起又落下,在我内心的一字一句都从我的心里蹦到了显示器上。我知道,在屏幕的那头,一定还有人与我一样在回想着我们那段疯过的日子。而在这鲜有星辰的深夜。我无奈于曾太多的付出,最终一无所获,或许这是时间所给我的答案。而那个曾与女孩无意间对视就会脸红的小小少年也早已不在。
而今日我也谨以此文来纪念我们那最纯的力量──友谊。以及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贵州黔东南从江县从江县第一名族中学高一:魏大海
走进一片繁华,而又消失于繁华之中,寻寻觅觅,转眼千年。题记
前世的记忆只是一个影子,车马碾过,也忘却了岁月的痕迹。秋雨划过青檐下的瓦菲,破碎。弥漫着香雾的朦胧中,依稀又看见过往,华灯璀璨,十里长街。
走进一座漆着红黑的高大的门墙,就是这融汇古今的锦里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既有古色古香的散着烟波湖面上的半湿石板桥,也有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热闹人群。走在凹凸的泛着釉光的青灰石块的街上,街道沿着那蜿蜿蜒蜒的溪水顺流而下,青草繁茂,仿佛是镂刻的石雕一样。四周的建筑深深浅浅,错落有致。也许有绣坊吧,也许是瓷苑、水亭之类的吧,沿街青苔葱郁的青瓦下灯笼的光晕影影绰绰,就这样一直漫步潇洒,直到自失在一片繁华中。五光十色的花灯和店幌,是大俗,但也营造出与景相匹的热闹喜庆。锦里的小吃也是如此,不花哨,却在种类上异彩纷呈。最有名的是挑着担子卖的担担面。
火红的辣椒油浸透面身,酸爽劲道的圆面在滚烫的酱料中翻滚,尝一口,一股麻辣的劲儿直冲心肺,乱刀肉末酥透全身。据说以前是一个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他一头挑着烧水的炉锅,一头是碗筷酱料,一边吆喝担担面啰,便成了四川古街上百年的经典形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里之锦为蜀锦,如云似霓,五彩夺目,汉朝时便闻名全国。三国时代,蜀国大力生产蜀锦。诸葛亮下令把织锦匠人集中到同一条街上居住和生产,此街即今日之锦里了。当时专门管理织锦业的官员叫锦官,成都的锦官城之名也由此而来。今日之锦里少了些当年的织机与织女,但流连在蜀锦店前的人们络绎不绝。母亲最爱以蜀锦为礼送与他乡的朋友。一丝一世界,一线一菩提。无论是韦庄的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还是温庭筠的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都可以从中窥见往昔繁华的旧影。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与锦里紧挨着的是武侯祠,一道高高的石墙,厚重的青石与雨水邂逅出清鲜而富有生命力的颜色,掩不住的是锈迹斑驳,镌刻着岁月的沧桑。锦里与武侯祠日日人如潮涌,一边是依旧被人形物色所填充的古街,一边则在时光的流逝中浸染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淡泊之气。
无论何时,武侯祠都是与世无争的。静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踏进武侯祠的人总是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的。双手合十瞻仰那一尊尊将相王侯,一段段历史,成了每一个成都人心中永恒的记忆。古柏树荫下静坐的老人,颤微微地捏造手中完成了一半的关羽的泥像;商店前徘徊的孩子,白嫩的小手郑重的捧着一把白羽诸葛扇,时空交错,不知他是否看见了当年城台上运筹帷幄焚香抚琴的孔明雄姿英发的旧影。现在,拜武侯,泡锦里俨然成了成都旅游业的响亮口号。这不只是为了吸引外地游客,更多的,是成都强烈的蜀文化感染了每一条古街,每一棵古柏,当树干已经忘了这是第几年冉秋的节气,树根还记得,是昨日回眸世事变迁的最初起点。在锦里,拍一张照,影像里看那一张张半透明的染彩的皮影,摇曳着雨雪一世的文武王侯的幻影。摇一把扇,清风里回响那一声声叱咤风云的怒吼,咿呀唱着铿锵有力的川剧里的旖旎。听一次书,院堂里那一块块清脆有力的醒木,述说着风雨历史的坚韧与酸辛。
品一杯茶,醇香里酝酿着文人笔墨间倾泻出的月光,行走在一朵朵芙蓉丛中的。留一次影,溪流里流淌着烽火照城台的岁月记忆,一匹匹气韵连贯娟秀妍丽的蜀锦点缀着5000年蜀国文化的隽秀的飘逸。来过成都的人一定都去过锦里。锦里荣华,锦里古朴。锦里的景,隐藏在飘着珠帘的轩榭之中;锦里的景,消失在喝茶谈天的闲民的时光里,浑然天成,穿越古今。这样的文化遗产会一直传承下去,它已经融入喧嚣冗杂的城市生活,锦里古街的盛景走过千年,还将一直繁盛下去,斗转星移,经久不衰。铭曰:名彰汉唐,街纳古今。功着三国,客聚五洲。后记
高一:陶柔柯
无论怎样的牵绊都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又是一年春,鸟鸣上下,抬头看向窗外的初中部,记忆的闸头大开,无限美声流淌开来
也是这样的春,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地讲着些什么,刚脱离小学的我们亦在下面忙着。还未与冬道别的我趴的桌上,慵懒地看着小打小闹的他们。鸟鸣和着春意闯入我的世界,撩拔着我的心弦。那鸟鸣声如此欢悦,大概不只一只吧,就这么你一声我一声的应和着。是什么样和小禽竟有如此的声音?身子一点点抬高,伸长脖子看向窗外,满眼的绿藏匿了它们,我竟站起身来却浑然不知。隐约看到了影子,却被一声呵斥吓住。回头一看,原来不只我一人没了规矩,大家也都被诱惑着探向窗外了。互视,再看着老师老花镜下那张阴沉的脸真是滑稽可笑。于是我们都笑了,笑得那么肆无忌惮,鸟儿们亦叫得更欢了。从此,我们便更爱春天,爱春天的鸟鸣,爱我们曾经的笑声。
然而后来初学诗词,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感觉又不一样了。撑着脑袋,歪向窗外,鸟儿们也多愁善感起来。听,那尖细的鸣叫,不是在叹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惜。妒他飞去又飞回吗?听,那低沉的啼叫,不是在怨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吗?听,那嘹亮的啁啾,不是在愤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吗?再听那清悦的唏嘘,不是在哀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吗?看到小径上绿竹如云,只觉得那如云的尽是怨念,看到半窗落日映衬着落花,那飘扬的尽是愁绪。尤其是,风景年年不变,青春却一年年的耗过去了,心里越发不是滋味。怏怏的放下帘钩,关上窗子,把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统统隔在窗外,只让鸟鸣萦绕,陪伴着我。
窗外的鸟鸣依旧,却一定不一样了。回想起那时的梦,那时的欢乐,那时的点点滴滴,低头轻笑,又有一点无奈。
锦样年华,一但流走就不会回头了解老去的人缅怀青春,青春的人惧怕老去,这不是一时一地的感觉,而是人类永恒的无奈与悲哀。
记忆如同一张古老的唱片,录下窗外和鸟鸣,录下曾经的欢声笑语,录下锦样年华流过的声音。
高一: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