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去完了大新。妈妈说要带我去见一位爷爷,我很不愉快,但还是去了。
我带你去的是白耀天白爷爷家里。他大学毕业后,当了23年的老师,桃李满天下。文化大革命以后,走上了广西民族研究所的领导岗位。走入研究民族和历史问题的行列。对了,白爷爷还是我国着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的高徒,妈妈边走边说。我心想:费爷爷教出的学生一定很棒吧,不同凡响!
来到白爷爷家,那里摆设得古香古色,书架上摆满了书,整整齐齐,让我对他有了一定的敬佩之心。虽然白爷爷已经年过花甲,头发也白了很多,但双眼炯炯有神,身体还很笔直,走起路来脚步生辉,精神抖擞,铭灭不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
与他交流时,他反应敏捷,妙语连珠,完全不像一个将近80岁的老人,那动作、眼神和姿势不禁让我啧啧赞叹。
到面对面交流时,我了解到白爷爷的着作有:《西施考辩》《壮考》《壮族土官族谱集成》《依智高:历史的幸运儿与弃儿》等。今年有一本叫《南天国与宋朝关系研究》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而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壮族土官族谱集成》《依智高:历史的幸运儿与弃儿》都受很多人喜欢。
还有一本《壮族社会生活史》字数最多,有180万余字,已经完稿,正在校对。白爷爷还告诉我们:有一次,一个人想用100万买白爷爷的《壮族社会生活史》一书,他都不卖。为了写这本书,他不顾自己是花甲之年,亲自到泰国去考查傣族文化、缅甸的克钦族文化,因为壮族的妈妈的发音是:灭,而他们的发音也相似等等。在那里,他每天都要翻山越岭,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弄清某一个问题,他要从这个村寨走到另一个村寨。他这种不怕困难,不怕艰辛,务以求实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壮族社会生活史》讲的是我们壮族从出现到解放前发展变化过程。虽然,他讲的这些我听得不大懂,但是我以后要慢慢地弄懂我们民族的来历和发展史。
去白爷爷家,让我了解到我们壮族的许多知识,让我见识到了编写一本书,要花上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精力和心血,也学习到了很多课外知识,让我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有了新的见识,这真是一堂受益匪浅的课啊!
高一:残羽公主18
满城秋雨落缤纷,
不似阳关三月春。
鹰冲初菊胡眸正,
蝶落晚菏故愁生。
高一:字文语博 徐磊
或许在今天,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也许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一位正在大街上独自行走的老人,突然倒地,痛苦的呻吟着。周围的好心人纷纷聚拢过来,大家议论纷纷。然后一些好心人首先约好互相证明自己是救人者,然后大家再上前救治伤者。
可笑吗?其实这是严肃真实的现实。这跟我们经常所说的见义勇为有些区别,我们姑且称之为见义智为。什么是见义智为呢?简单地说,就是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要要动动脑经,稍微考虑一下施救的方式,尽可能保护自己。
现在的社会环境毕竟很复杂,见义勇为这种传统美德在今实施时风险极高。因此当我们面对在大街上倒地的老人的时候,溜之大吉,这是失去了做人的底线的行为,为我们不齿;但因救人而被讹诈,成为流汗又流泪的被伤害的英雄,这又是所有善良的人们不忍看到的。怎么办?目前短时期内,办法只有见义勇为者要转变观念,学会见义智为。
不是吗,只是改变一下方式和方法,我们既可以做到助人为乐,不失我们做人的本性;同时又很好的保护了自己,避免给坏人授之以柄,何乐而不为呢!
记得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印象很深,大意是:古代有一对夫妇对自己的老父亲很不孝顺。有一次,这对夫妇用筐子抬着生病的老父亲,准备把父亲和筐子一起扔到沟里。当夫妇两正要把老父亲扔下去,这时,站在一旁的儿子说:筐子留下吧,等你们老了,扔你们时我还要用它!结果夫妇两惊呆了,醒悟后立即把老父亲抬回家,好生地养老送终了。
这对夫妇,也许别人给他讲三天三夜赡养父亲的道理,他也许不见得听得一丁点道理进去。可是年龄小小的儿子只是仅仅说了一句话,就使他幡然悔悟,懂得孝敬父亲的道理,足见做事注意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必要性。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今后,如果某一天我们真的面对在大街上倒地的老人的时候,先不要盲目的冲上去见义勇为,根据当时的情况,或求助于警方,或者先为伤者遮阳避雨,再求助于120,或多个人约定互相作证,再上前救治等等。
我们渴望社会涌现更多的乐于助人者。我们更渴望有一天,那些心存善良的人们不要像今天的人们,帮助别人时总是小心翼翼的见义智为,而是理直气壮的见义勇为。
高一:邢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