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得救后并没有去邀功请赏,揭穿两个哥哥,而是考虑到手足之情,不想回宫揭穿哥哥或是看着哥哥与公主成亲,他首先想到的是从此隐姓埋名做个平凡的人。狐狸知道了他的想法后大为不满,不高兴的说:你这个人太善良了,只会考虑别人,从不为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你想过没?如果你一走了之,不去揭穿他们,他们会继续行恶,那更不幸的将会是整个国家。你想等你的父皇死后无疑是你的大哥即位,他是个心狠手辣,无恶不做的人,那时百姓可就叫苦连天,而官吏们可以阿谀奉承趁机从中捞油水,那这个国家可就秩序大乱了。小王子细想,其实狐狸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不去揭穿事情将会越来越严重,但如果揭穿真相那哥哥就死定了。狐狸知道天性善良的小王子一定不知如何是好,便向小王子献了一计,商量之后觉得可行,于是便答应了。
就在这天深夜,小王子身穿一身白装,嘴里咬着一条长长的舌头,在狐狸的帮助下进入了大王子家,在大王子寝室窗前晃来晃去,还用一种渗人的声音喊着:还我命来,如果你们能改正做善事我会饶了你们,但如果你们执迷不悟我将日日夜夜的缠着你,直到你们死去。大王子听出是小王子的声音不觉有些颤抖,再看看窗上的黑影,早已是全身瘫痪在地。当小王子走后,大王子也无法安眠入睡了,小王子的影子像一张张图片在大王子的脑子里不断出现。
第二天深夜,在二王子家也发生了相同的事情。连续几天,小王子在两个哥哥家来回穿梭,吓的两个哥哥魂不守舍。他们都以为是小王子死的太冤枉,所以阴魂不散。他们十分害怕,不知所措,这几天他们吃不香,睡不着,人明显消瘦了许多。为了使弟弟消失不在纠缠,他们决定弃恶从善,再做善事的这几天,弟弟果然没有来。他们以为弟弟回阴曹地府了,于是又干起了坏事,可想不到的是小王子又回来了,他们终于知错了,决定重新做人。
一年以后,皇帝驾崩了,由大王子继承皇位,即位几年大王子体恤民情,以德服人,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小王子从此销声匿迹,找了个世外桃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至于狐狸吗?后来听人们说他又去找能解开自己魔法的人了。
案例:突然的作业
近日,本人有机会参加一所学校的教师例会,目睹了校长布置的一道作业。
会议室的气氛出奇的安静,但我明显感觉到这安静下面的不正常:校长在主席台上神情严肃地训斥上周被扣分的班级和老师。分列四周的老师则神情各异:坐在我左边的一个年轻的男老师在专心地看一本计算机方面的杂志,他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在我对面的几个女老师则在小声议论着,从她们开心的笑容中,好像就是买了件名贵的时装;右边的一个中年老师则干脆在学校发的会议材料上练起了书法;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坐在校长旁边的一个年长的老师,他双手托着脸,在闭目养神,也许是校长发言的催眠作用大,一会儿就发出了甜甜的鼾声。全体老师听着这刺耳鼾声,正准备开口笑,但一望那正在训斥的校长,都压抑了那笑声。
这时,只见校长深情地说:上周末,我在广州参加2005年南方高级论坛,听了几个全国知名校长的报告,心里很受启发。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自己觉得离一个好校长的标准还差得远,甚至是很失败的。我布置的工作大家完不成,学校以前的好传统正在消失,而新的优势又没有形成。想到这些,我很伤心。大家听校长这么一说,顿时精神起来,全都在认真听校长的话。校长接着说:为了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以行政的命令要求大家在两天后的下午放学前,每位教师完成一篇假如我是校长,我会的文章。文章越详细越好。她的命令一出,大家的表情马上由希望变为了失望!
果然,事后我得知全体老师没有一个不反对校长的这种做法的。大家普遍的反映是:现在教学任务、班级管理任务这么重,哪有时间来写这个?结果大家一致商量的结果就是到网上去下载一篇来应付。
评析:好心办不成好事
我认为校长这次会好心办不成好事。这是因为:气氛不好,时机不当,方式不对。
气氛不好。首先,这位校长没有打动全体教师的心,大家在被动应付。其次,老师没有完成工作,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有时是校长本身能力的问题,有时是老师的工作态度或能力,但大部分原因是校长的工作方式造成的。
时机不当。不能在批评老师之后再要求老师为校长出谋划策,而是要做通老师的思想工作,使大家认识到这不只是关系到校长本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甚至是老师本人发展的重大问题。单纯就这个星期的老师工作来看,所有老师除了上课、备课、改作业以外,还有每人上一节展示课,参加镇教师篮球友谊赛。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怎能交出校长这项作业?
方式不对。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以作业的形式来强制要求老师完成。因为作业体现的是师生关系而不是同事关系,作业存在对错的问题,作业带了强制性;这么短的时间来完成这么重要的问题,本身就显得草率。时间短考虑问题肯定不成熟。
策略:沟通从心开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长首先要成为老师们的思想的领导,校长应该重视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校长不应该居高临下,而应该蹲下身子;校长不应该自以为是,而应该多看多想多反思;校长不应该打击报复,而应该心胸宽广;校长不应该冷若冰霜,而应该春风满面。只有校长走进了老师的心灵,才能听到老师们心灵深处真实的想法;只有在与老师诚挚的沟通中,校长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办学理念,丰富自己的办学思想,化解老师当中的误会与矛盾,形成合力。
当然,在与老师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是面对面的聊天,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学术讨论,也可以利用网络BBS进行匿名的探讨,还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来沟通。总之,在与老师沟通之前,一要抓住机会,创设和谐的气氛;要尊重老师,进行平等的心灵交流,靠心灵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火花!
如果校长是一个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行家,是一个谙熟官场规则八面玲珑的高手,他们只对上级负责,对自己的仕途负责,缺少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意识。而不是因其自身就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教育行家,那么他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
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教育家,学识渊博,思维敏锐,对教育的内涵、实质、真谛有清醒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公平、公正,熟知并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为每个员工的事业发展搭建宽敞的平台;应该有敦厚长者的胸怀,宽以待人,作风民主,以人格力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假如我是校长,首先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办学思想。明确为什么而办学、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去办好一所学校这样几个问题。
如北京大学从蔡元培任校长时,就定下了兼蓄并包的办学方针,他要把北大办成中国的一个思想库。于是100年来,北大就成了中国各学术界、思想界著名学者的云集之地,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李大钊就是北大的教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他的办学方针就是为中国培养双肩挑的人才,使清华成为中国的人才库当今若干位国家的领导人就出自清华大学。
假如我是校长,要用现代校长的思考方式考虑问题。要做到广思、能思、细思,并常反思。
多思则明。当前学校工作更具开放性、透明度,校长要想得多,想得广,这样的思考就如园中花,讲究百花齐艳,怒放争春。
校长要从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进行全盘思考,就像开山炸石,要想炸开一片,需多方踩点,寻求突破。如学校的财力筹措,在努力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的同时,还要明群众是学校发展的根基,要特别在学校周边热心教育的人士中去用心做文章,关注周边的信息变幻,把握机遇,争取财力。
校长思考的方向对头,思考的效率高,思考有深度。如在研究中,对下属所提的问题,应及时筛选,敏锐捕捉出主要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形成决策。在讨论某具体问题时,校长要能切中要害,引领大家在问题的关键处展开思考,防止思维游移不定,散漫飘离,拖泥带水,更不可如三明治,夹在中间,粘粘糊糊,面面俱到。
思考如撒开的一张网,要有收获,还要有淘沙拣金的细腻。一所学校就如一个小社会,每一个目标的确立,每一次决策的形成,每一个事端的解决,可谓千丝万缕,缕缕连心,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考虑学校的本土实际,考虑前后承接,想到开发的长期性、连续性和实施操作的可能,还要想到学校财力的必要投入和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思考的周密细致,丝丝入扣,带来的是工作的稳步、持续、高效。
常常反思的校长才是一位优秀的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校长在管理、协调、决策、处理中,要多做事后的反思总结。比如处理事件留下什么疏忽,协调矛盾还有什么缺憾,布置任务有什么纰漏。在事后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思考方式,完善自我。校长的反思是一把利剪,在它的不断修理下,思维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假如我是校长,我必须思考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以下五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的教育。
追求教育观念的创新,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的而不是孤立静止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概念,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创新,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创新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以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假如我是校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复杂、多元、急速变化的社会中办学,必须有处变不惊的适应能力。应能迅速地判断是非、权衡利弊、设计方案,科学地、明智地做出最佳选择,并能适时地、高效地组织实施,争取最大的办学效益;应极富想象力,具有开创性和独创性。应能周密地系统分析环境与学校、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在传统与未来之中,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树立起独特的、优质的、鲜明的学校形象;在信息时代中既应是教育的专家又应是知识的杂家,应是复合型人才的榜样。校长自身就应是终身教育的典范,同时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应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极高的思维水平,要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在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中巨大的和微小的、显现的和隐蔽的、理性的和情感的种种变化,并对此保持一种知微风著的敏锐反应。能够回顾过去,立足当前,思考未来。
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满了希望与机遇,也充满了麻烦与挑战。世界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构成了完全互为因果的关系,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将融为一体。尽管未来的教育与学校不能画等号,但是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校长确实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国家所赋予校长的责任、社会所寄予校长的期望、家长所给予校长的评说、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越来越多的选择,这一切都汇合成一股巨大的压力,压在了新世纪校长身上。
假如我有机会去管理一所学校,一定尽校长职责,民主管校,协调校内外各方面关系,创办特色学校;发挥领导群体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开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