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一

关于孤独行者离雁群的作文

《关于孤独行者离雁群的作文》【第一篇】

  小时候,整天和一些小伙伴们在一起嬉戏。说一些山誓海盟的话。现在的我,回想起那些话,都觉得太好笑、太幼稚了。

  老人们说:人活得久了,便懂得了生活,则能重新看会社会。

  我现在只懂一点:什么都抵不过时间的冲击,友谊也躲不过。但我更懂一点:金钱是万能的,也是无能的。它能使时间臣服,却不能掌握它。

  我长大了,成长一路上见到的事物以使我困惑,但更使我厌烦。

  久了久了,便成了习惯。再也不会被新事物所吸引,使我迷失,把我给击败。

  几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几时的伙伴、朋友又轮转千回。

  在我的身边,有多少时光流逝了,又有多少事物一去不复返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前在我情绪不好时,我经常独依在槐树旁,静静地赏月。在我赏月的时候,没有万物掺与其中,只存我独看到这月之美和月之泪的美景。

  在城市上学的时候,也经常遇到烦心事。当我和往常一样和月亮聊天时,旁边的车时不时的把我的意境给打破、槐树上的霓虹灯上我无法进入孤独的大门。并且月亮也没有原来那么美了,没有了往常的耀眼的气质了。

  不知是我变了,还是月亮换了。乡间的月亮是不是还在等我

  小时候,站在土丘上,看远处无边无境的地时。就一直幻想到城市里去,想呆在那里、永远扎住在那里。

  现在,我只仅仅住了一两个月。便厌烦了,以前城市的好,都成了我厌烦的理由了。

  我每星期最想做的事,便是回到老家。住在乡间,回到大自然。寻找等我的月亮、寻找奋力向上的草儿、寻找久违的真正的黑暗和太阳没有霓虹灯所插入、没有车笛声所打破、没有拥挤的人所离失自己。

  我真正找回了自我。

  我很渴望返璞归真,可返璞归真的地方却是那么的遥远。

  那我只好要孤独行者离雁群了,离开这烟气围绕的城市、喧哗的人群

  可那个地方在哪?

高一:五犬槐

《关于孤独渲染宿——读丹科有感的作文》【第二篇】

  笔者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蕴藏了不尽的思念,寄托在笔下。思维在现实中来往,极富浪漫主义的期待肆意脱离客观现实的轨道。很荣幸,我成了这份信念的推崇者,我也用笔来寄托些许爱憎之情。

  我关注的是人性,不仅是在笔下的人性。

  我同情的对象不仅是丹柯,更是那族人。

  我怜惜丹柯,怜惜他为一群丑陋的人而奉献他自己,他自己鲜明对比下放大,大写的人,是勇士,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更怜悯这族人,怜悯他们再也没有亮丽的人生,再也没有时代的先导,这族可悲的人,玩转了人性,冷漠了先哲,草原上的星火也终将冷却。

  我从那颗心,遇到了星宿。它闪烁星光,它是丹柯夙愿的集合体,生为公,死也为公,尽管,丹柯成了一具没有心跳的尸首,却在另一个高度为这族人照亮前行的路,这束星光太微弱,趋于熄火的状态。

  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丹柯,太傻太天真,太执着太勇敢太悲剧。我想给他一切喜剧,只能用理解么。

  无可厚非,我的确原谅了丹柯的傻,因为他的傻在我心上烙上了烙印,于是,我觉得他的一切都值得。即使当时,那族人如此混账,到丹柯死也不懂丹柯的精神,甚至将他忘却。而现世,有我,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理解丹柯的人,即使我们的人性也有太多不足,但是丹柯的行径却给我们良好的指引。

  丹柯不是为了那族冷漠的人,而是为了现世,后世千万个有恻隐之心的同胞们。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而他们是自己过不去,而他已尽力。

  那族人啊,走再多的路都走不出自己给自己设的圈圈,而丹柯从未被森林所困,他自由,他快乐,他过得去,过得去人会得到相应的。丹柯的心会燃烧,然后成了星宿,即使在天际的一侧它显得很孤独,但它在我脑际里渲染的印记也是时刻摆动的。孤独渲染宿我冒昧的为这颗星宿娶上一个只属于我笔下的名字。

  我看见的人情冷暖在星宿之下显得如此舒心。丹柯,我能理解你,而那族人在哪里,与我何干?因为对于你和他们,我和高尔基一样,爱憎分明!

浙江省诸暨市里浦中学高一:郑淑女

《关于孤独与爱的作文》【第三篇】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何物,也许是肉体,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灵魂。不一定每个人心里都渴望温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纯粹的孤独。如同把自己封闭起来,如同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与世隔绝,一天两天可以承受,可以当做面壁思过自我反省,但这样做一年两年之后,可能早已失去自我。

  曾经读过《雷雨》、《红楼梦》,四凤与周萍的爱情是造化弄人,上一辈的人闯下的祸累积到了下一辈人的人生里。周繁漪那样的角色也是可悲的,孤老终生,虽生犹死。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就更不用说,天生就不允许在一起的人偏偏要相遇相爱,那林妹妹又如此多愁善感,宝玉又如此含混拉扯。上辈的孽缘,用眼泪报恩的誓言,终于在今世酿成了悲剧。

  《百年孤独》中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阻碍了我去深入细致研读这本名着。许多名着都是沉重的,如《悲惨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是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之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与愚昧,在拉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孤独是自闭的。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是不能返回的。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是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从最开始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第一次出现,把科学的东西引到何塞阿尔卡蔕奥布恩迪亚的世界中,妻子乌尔苏拉的不解和反对,何赛的孤注一掷,都预示了他们是孤独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黑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世界上他们认为非做不可的事情。

  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与《红楼梦》的相同之处在于,《百年孤独》的主角们也是在循环着表兄妹的不伦之恋。相同的人名,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孤独,自从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生来是孤独的家族,死后也没逃脱孤独二字。

  也许这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必须背负的熔印,便是如影随行的孤独。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沟通越多,得到的反馈越多,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的唯一与独立。外表阳光,内心幽暗;肉体与表面看似无损,思想与灵魂看似千锤百炼,在无数思考与疑问中淬火,最终达到片刻成熟。

  这个故事无论从文章结构还是内容选择,无论从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为了达到让读者寻找摆脱命运戏弄的正确途径,令人匪夷所思。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再加上宗教典故、作家独创的从未来角度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令人眼花缭乱。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骨感的梦想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及最令人震惊的感情,进而理解孤独本义,知者无畏。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

  马尔克斯或许是个悲观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或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都给人一种孤独无奈之感,都不可避免地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在《枯枝败叶》他已奠定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预示了《百年孤独》的结局。他笔下的世界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却还是愚昧落后没有任何进步相反逐渐走向萧败没落。这个家族最终没有留下来,跌跌撞撞地撑过了六代,从此消失在了马贡多。对于布恩迪亚家族来说,孤独是一种通病,就像丽贝卡初到布恩迪亚家时所带来的失眠症一样传染了每个人。

  活在当下,每个人都在这社会摸爬滚打,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开门五件事奔波着,每天都营营苟苟的生活,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每段爱中不管自己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有自己的空间。雨点打在洁净的玻璃上,雨过天晴后还是留下了它划过的痕迹。

  你我只是两条直线,有人可以相交有人只能平行,但相交后必定是越行越远。

  因为孤独,所以渴望爱情,渴望的却是一种错误的东西,才让自己愈发孤独。告别他,寻找让自己燃烧的事物,探索自己的梦。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那就勇敢的生活吧,命运自有安排。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