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一

关于改变自己的作文

《关于改变自己的作文》【第一篇】

  不要一有事就总是埋怨他人,骂天骂地,在这之前,请想一想究竟是谁的问题,是谁的错,不要到头来却发现是自己的错,而将他人错怪。原来出错的竟然是自己,此刻,你是不是对自己的作法也很沮丧呢?

  总以为别人的衣服没洗干净,为何不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窗子没擦干净呢?别到了发现是自己窗子的问题时感到惭愧。

  礁石在大海中沉寂多年,不言不语,急速驶来的船你难道也要直面礁石往上撞吗?我想你不会,因为你懂得改变自己,这样才不会触礁沉海。不要总埋怨老天不公,让自己每次都考倒数第一,先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做了没,擦亮自己的窗子,看一看自己最近对学习所付出了多少,如果最近贪玩了,那么改变一下,那么倒数第一的位置也会因你而改变。

  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房屋瞬间化为灰烬,也同美丽的舞者廖凡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她失去双腿,对一个舞者来说,失去双腿,无疑就意味着舞蹈之路的终止,梦想的破灭。然而,她擦亮自己的窗子,学会了适自己的轮椅舞,从而她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那个舞台,梦想这个帆将再次搭着她驶向成功的彼岸。

  改变自己,不仅仅是自己的需要,也是他人的需要。你希望改变一下让使自己更完美,同时他人也需要一个更完美的你,因此要学会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让自己更完美,让他人更喜欢,让

  改变吧,亲爱的自己!

山西晋城阳城县阳城一中西校区高一:杨莺歌

《关于改革勇士张居正的作文》【第二篇】

  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即将分崩离析的明王朝,让绝望的世人看到了暗暗长夜中微弱但却刺眼的曙光。

  张居正生于国家多事之秋:16世纪的中国衰败的不仅仅是明朝的统治,还有整个封建王朝。此时的国家在经济政治上混乱不堪,千疮百孔,急需一位能掌控大局的人运筹帷幄,挽救已在悬崖边的王朝。张居正是湖北江陵的一介平民,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族,在家乡被人称为天才,十三岁的乡试是他的一次凤凰涅盘:主考官顾璘故意使他落选,希望能激励他更加奋进,果然张居正在三年后的考试中一举成名,成为了最年轻的举人。张居正后来还提到顾璘的恩情,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恩,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隆庆六年,皇帝病故。张居正升为首辅。又因张居正是皇帝的老师,深受皇帝的信赖。他从此掌握了王朝的大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张居正雷厉风行地推行他的改革政策,他一再宣告:所在强宗豪民,敢有挠法者,严治不贷。他刚过的性格使新政得以顺利进行。他还不拘一格的使用、提拔和培养人才。他调整土地政策,兴修水利,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他大胆突破理学的禁锢,要求为官者体察民情,并宣扬无神论的观点,使整个社会的风气为之一新。对于改革的成效,《明通鉴》赞誉: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

  改革中或因自身利益受损,或因为妒忌的舆论一直包围着张居正。他的才干无可否认,舆论也只是针对他的道德,于是凡是处于其位者具有代表性的恶行,无不被加到了张居正的头上。海瑞评说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但他为了革除数十年废弛从积之政,必须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万历五年正当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之时,张居正父亲去世,新政正是方兴未艾之时,若他离任守孝一定会前功尽弃,于是张居正强忍父亲辞世的悲痛,为国夺情。反对派借机纷纷攻击,忘亲贪位、禽彘的帽子扣到了他的头上,也是从此开始,张居正在举世非议的反对浪声里,超越了那个时代所谓的道德信仰,从而孤独执着地紧握自己的理想。这份执着是他取得盖世功绩的重要原因。

  然而政以人举也必将以人亡。通常改革家的个人命运与新政连为一体,政亡人息、功败垂成是改革家不变的命运:商鞅车裂,王安石郁郁而终,张居正也不可能摆脱宿命。虽然他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驾驭群臣有使百僚皆惕息的威势,但他无法变更改革的脆弱性质,时代和阶级注定的局限给改革家的道路越来越窄。正如他所说仆以孤焰,耿耿于迅飚之中。他就像那摇摇欲灭的孤焰,不顾一切的燃烧自己的激情与生命在猎猎寒风之中,他要以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一个衰败的王朝复苏的通途。腐烂的王朝在他的孤独呐喊中竟也放出一度耀眼的光华,但那就像发生在漆黑夜空中绝美的流星,为绝望的世人舞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匆匆泯灭,仿佛在惋惜已不再回来的青春。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十二月反对派开始了对其家人的迫害:张居正满门查抄,家属饿死十多人。他为之付出一生的新政,已同他成为历史。此后明衰败的形势便一发不可收拾,再没有一个有识之士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人们怀念新政时的安宁与富庶,纷纷为张居正昭雪,其中不仅有他的支持者,还有被他打击与他结怨的反对派。这些人在反对张居正时又怎会想到新政不在时的满目疮痍,又怎会想到如今要张居正的平反而奔走呼号。历史上不乏忧国忧民者,然而却缺少敢为大过之事的勇士。崇祯在国破家亡之际,才明白得庸相百不如得救时相一也,张居正才得以平反。正如江陵故宅诗云:恩怨尽时方定论,封疆危日见才难。

  分崩离析是一个王朝最终的结局,一代改革家拼尽一切也要挽回王朝没落的胆略与才识却像星辰般长存历史,亘古不变,普照一代又一代的勇士。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张淼

《关于改写涉江采芙蓉的作文》【第三篇】

  风和日丽,女子荡着小舟,低垂的眉眼间浮起若隐若现的思愁,眉若远黛,素颜如荷,顾盼流转间,她如水的眸子便凝在那一片出尘的莲花上,漾起万般柔情。她一定是想起那日了吧。曾记得,那一日,江边泪别,执手相看,凝噎,无言。他漫过脉脉流水,摘一捧莲花放在她的手心,素白莲花随风摇,红笺同心相思结。遥望那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芳香的荷花,这夏日风情,她赏了一遍又一遍,可远方的他呢?身居远地早已望不见。轻折荷花,就让她载着满地情思翩翩飞去,那个她不曾抵达的远方。

  愁在眉头,忧在心间。怀捧荷花,满怀清香盈袖,凝荷而想,他也一定在某些闲闲落月里,回望那曲折的小道。小道绵长,竟载不了他如丝的念想,回到她的身旁。泪沾裳,夏蝉鸣,无奈两地寄相思,寂寂时光白了头。

高一:张宝琴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